開卷看世界﹕大巧若拙——讀薛仁明《胡蘭成——天地之始》
(明報)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05:05
【明報專訊】汪精衛的南京政府敗亡之後,全軍盡墨,胡蘭成逃得出來,為汪政府寫後話,也為自己寫後話,乃邀天之幸。流亡日本 三十年,不認叛國之罪,也不入日本籍,無視權威,以我為主。政治上的失敗者竟活得精彩,有許多人忌恨,更有許多人敬重。一九五〇年九月胡蘭成偷渡日本,十月十二日致書唐君毅,說自己在中國境內流亡五年以來,幾度面臨絕境,已堪破生死,「善幸生死之邊緣甚寬,足容遊嬉耳。」
處變不驚,臨危而安,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這是漢代的黃老之道,也是唐代的禪者修行,卻不是宋人的輕巧而執著。日本人學得中國的宋風,卻學不到唐風,至於漢風,即是中國與印度 交流之前的本土文明,日本欲學而不得。宋是中國文化純粹下來、安靜下來的狀態,漢是雜亂而躁動的狀態,唐是雜亂而安靜的狀態。是故,宋風容易學,也容易混淆,以為宋風承繼了漢風與唐風,學得宋,便得了漢唐。誰不知這三代是各有隔斷的,要自己領會和承繼。中國人以前自稱漢人、唐人,只是敬仰祖先,很少知道漢唐是什麼回事。經歷蒙古 、滿清和蘇聯的異族統治之後,認為胡風就是漢風,認為胡語就是漢語的國人,比比皆是。此國運之所以顛撲也。
失敗者承載文化大氣
成功者是不自覺的,是故我們很難從成功者身上學到什麼。就如我們不能從司馬懿身上學到什麼氣質,要從劉備、諸葛亮身上學,從曹操身上學。曹操為他人作嫁衣裳,也是失敗者。文化的大氣,要從失敗者身上學得。是故司馬遷寫《史記》,寫項羽的,比寫劉邦的精彩。寫刺客、遊俠的,領命渡江,一去不回的勇士,比安邦定國的君王來得精彩。一國文化的靈命,就顯露在失敗者的身上,從項羽的身上,學得中國人的浪漫淒絕。劉邦乃一無賴,斬白蛇起義,浪蕩兒立國制禮,有可學之處,但難學。萬一劉邦失敗了,也是個精彩人物,胡蘭成稱之為跌蕩自喜。
一個對失敗者不尊重的朝代,一個對失敗者不敬佩的地方,就是一個喪失文化靈命的朝代,喪失文化靈命的地方。中國文化,除了禹湯文武,周公孔子,還有精衛、刑天、孫悟空與白娘娘。陶淵明《讀山海經》詩云﹕「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薛仁明《胡蘭成——天地之始》,是為失敗者立傳。
胡蘭成的著作,我在大學時讀,時維一九八二年。二〇〇三年,遭逢劫難,重讀胡蘭成,二〇〇四年一月,寫了胡蘭成著作之評論,近六千字,在《信報》文化版刊登,是年仲夏,在書展 巧遇遠景出版社沈登恩先生,說要為胡蘭成重新出版《今生今世》足本,便將報章的長文贈予《今生今世》為跋,結束一段讀書因緣。
胡蘭成生性叛逆,喜歡造反,中學被停學、郵局被解職,汪精衛政府的公職也做得生澀,然而天資聰穎,兼且在山明水秀之地長大,參了天人之學,故可以通解學問,看透時局,可以與劉景晨、梁漱溟及唐君毅等大儒交遊。他也是一早看透中共是秦皇之政,而謝絕毛澤東 之請,不上北京 與梁漱溟共謀設立文化研究院之事,逃離中國。「從來貧寒之家的子弟多有志氣,志氣是生在薄衣儉食,肌體對於大自然的星風月露的感激。(《禪是一枝花》)」 就如六祖慧能未出家學佛之前,已在粵北的山頭砍柴燒飯,參了天人之學。胡蘭成只在燕京大學旁聽一年,得學問之朝氣,卻未入現代的學術論述規範,故此讀胡蘭成,可以讀到樸拙的學問,也是心靈真實相信的學問,修煉得來的學問。修煉得來的學問,只是傳予朝夕侍奉的弟子,難得胡蘭成也寫出一些,讀他的書,是賺很大的便宜。假若時間不夠,不能讀《山河歲月》、《今生今世》、《革命要詩與學問》與《禪是一枝花》,可以讀薛仁明的介紹,薛是胡蘭成的護法將軍。
文白夾雜而生澀可喜
讀胡蘭成,就是要讀中國的漢唐之風,大氣淋漓而不裝模作樣。由於胡並非書香門第出身,也未在古文下苦功,故其文句無漢唐風,反而因為初喜蘇東坡詩詞,復受張愛玲之議,欣賞民間說唱,頗有宋詞元曲之婉轉多姿,又有民間白話之潑辣生澀。故此,有人讀出樸拙而喜歡他,有人讀出綺媚而貶斥他。胡極愛古文化,極愛江浙鄉土,白話摻有用文言及吳語,愛用單音節字,許多文句似通不通,以婉轉之文而寫壯闊之氣,讀胡蘭成之書,也可學文筆,特別是香港的粵語文言寫作,頗可參考。如這一段,是以宋人的婉約筆法寫漢唐大氣﹕「維摩詰經裏有一節寫天女散花,不著佛身,不著菩薩身,我亦如此,罪福一時皆滅,不著於身。(《今生今世》下冊)」 下面一段,是現代人的哲理,卻用了宋元的語錄體,不事雕飾﹕「現代人要從社會的過多保護與龐大機構、與生活上的過多物量解放,並且從過多藝術,過多的理論與經驗解放出來,把身體顯露於大自然的金風。(《禪是一枝花》)」 這是唐末五代高僧雲門文偃說的「露體金風」。
台灣 老一輩散文名家王鼎鈞說﹕「張愛玲可學,胡蘭成不可學;學張愛玲生,學胡蘭成死。」畢竟,他是用詩的精神來寫學問,要懂得詩意,又有求學問之心,讀胡蘭成,始能讀得出個來歷。學胡蘭成死,也是值得。
文 陳 雲
編輯 曾祥泰
樊善標:時代新鮮人──序西西《牛眼和我》
-
西西早年的報紙專欄相繼結集成為《試寫室》、《牛眼和我》出版,翻閱這些半世紀前的短文,很自然地想到《我城》。
西西在《試寫室》的後記說:「『我之試寫室』之前,我其實在《快報》寫過『牛眼與我』,寫了一段日子,寫法也大概相同吧。」印象似乎有點模糊了。「牛眼和我」發表於一九六七、六八年,「我之試寫室」發表於一九七
O年...
1 day ag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