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obostory.wordpress.com List

  • 樊善標:時代新鮮人──序西西《牛眼和我》 - 西西早年的報紙專欄相繼結集成為《試寫室》、《牛眼和我》出版,翻閱這些半世紀前的短文,很自然地想到《我城》。 西西在《試寫室》的後記說:「『我之試寫室』之前,我其實在《快報》寫過『牛眼與我』,寫了一段日子,寫法也大概相同吧。」印象似乎有點模糊了。「牛眼和我」發表於一九六七、六八年,「我之試寫室」發表於一九七 O年...
    1 day ago
  • Rest in Peace David Lynch, 1946 - 2025 - *"Dust is dancing in the space...* *A dog and bird are far away...* *The sun comes up and down each day...* *The river flows out to the sea..."* To write ...
    1 day ago
  • 13 Things I Found on the Internet Today (Vol. 726) - [image: 13 Things I Found on the Internet Today (Vol. 726)] 1. Paris, 1957 A random selection of photographs found on Live Journal. 2. Manhattan NYC, 1931...
    3 days ago
  • The Satanic Verses (撒旦詩篇) - 在四世紀時的麥加(Makkah)天房(al-Ka'bah)供奉了三百六十個不同的神祇,並以*胡巴勒*(Hubal) 為主神。胡巴勒是占卜之神,會透過箭矢降下神諭。胡巴勒的名字很有可能就是「他是巴耳/巴力」(Hu Bel),而*巴耳/巴力*(Ba'al) 就是聖經中經常出現的異教主神,意思是「主」,可算是當時中...
    5 days ago
  • 溫度日記 APP:用柔美的手繪插圖來療癒你的心、豐富你的手帳日記!(Android、iOS) - 無意中看到「溫度日記 Hearty Journal」,赫然驚覺,原來我們每天的生活早已被社群網站、即時聊天軟體攻佔已久,忘了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寫一段文字或是陳述自己的心靈告白,或為自己那荒蕪的一方天地灌溉過一滴水分呢? 吉娜承認自己心癢了!因為溫度日記不僅僅是日記網站、線上日記或是日記App,他更像是一個文字...
    4 months ago
  • 溫度日記 APP:用柔美的手繪插圖來療癒你的心、豐富你的手帳日記!(Android、iOS) - 無意中看到「溫度日記 Hearty Journal」,赫然驚覺,原來我們每天的生活早已被社群網站、即時聊天軟體攻佔已久,忘了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寫一段文字或是陳述自己的心靈告白,或為自己那荒蕪的一方天地灌溉過一滴水分呢? 吉娜承認自己心癢了!因為溫度日記不僅僅是日記網站、線上日記或是日記App,他更像是一個文字...
    4 months ago
  • 下坡的思維 - 當我們沿迎風坡而下時,風顯得大而勁了。我穿在許臂彎裡的手慣性的縮回而拉一下裙裾。陡然,我感到這種無意識動作的可 … 繼續閱讀 下坡的思維
    1 year ago
  • Podcast: David Harvey’s Anti-Capitalist Chronicles - Dialectical analyses of the capitalist totality through a Marxist lens. David Harvey’s Anti-Capitalist Chronicles is co-produced with Politics In Motion, ...
    1 year ago
  • 翻译:巴迪欧《真理的内在性》第二章四种有限类型的辩证法 - 第二节 辩证法 就某一类消极有限性而言,这绝不是一个将无限性与有限性相对立的问题。因为所有真正的力量最终都需要在有限记录(registre )中运算。问题在于,要假设出一种积极有限性,而这种有限性不会成为无限性的消极废值。 一、主要假设 既然如此,我提出以下假设:要想有真正的活动,要想让有限的东西...
    2 years ago
  • 【藝術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 - ​ 【藝術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 脫口秀大會第四季的slogan「還是生活最幽默」,周奇墨決賽的段子顯示他對生活的敏銳觀察,加上深厚的表演經驗,更有第三季跌跌撞撞的表現,殺君馬者道旁兒的網路磨難,讓他從線下小劇場到線上綜藝節目表演的交換舞台,更小心拿捏那條線。更難得的是笑果文化在打造激烈的脫口秀大會喜劇擂台同時...
    3 years ago
  • 林樹勛:馬吉〈臭屁〉的美感──兼讀其文集《時日悠悠》 - 馬吉文集《時日悠悠》,有一篇題為〈臭屁〉,全文如下: 兩口子睡在床上,意旺忽地在 … 繼續閱讀 →
    3 years ago
  • 蘇賡哲 : 他做不成杜月笙 - 杜月笙 舊書商回憶錄之四十 包括蔣介石在內,很多人喜歡和杜月笙稱兄道弟。因為任你有天大難題求助於他,他都若無其事,「閒話一句」就替你解决了。 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但杜月笙的本事正在於,他要你還的人情債,即使是加倍奉還,必定是你還得起,樂於償還的。 奶路臣街有一位常作杜月笙狀的書商,他...
    4 years ago
  • 侶倫的《窮巷》 - 香港文苑書店1952年初版。書影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香港文苑書店1952年初版。書影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窮巷》是侶倫第一部長篇小說,1948年動筆,隨寫隨刊於夏衍主編的《華商報》副刊《熱風》上,由1948年7月1日起,連載至8月22日止,共約3萬6千字。恰遇夏衍離開報館,新人上場,編輯方...
    4 years ago
  • 蔡浩泉、張灼祥、西西、張海素、鍾玲玲、馬康麗1981年照片 - 鬍鬚張和大頭蔡 Victor Hui:應該在西貢,約一九八一。阿蔡怕冷,張校長穿背心,他要穿羽絨。他的皮包裡長期塞著這類外套和其他衣物、雜物,隨時可以「走路」的樣子。這是一次素葉和大拇指的聯合郊遊,為何有此一遊?Sorry,唔記得咗。 (圖片來自蔡浩泉臉書專頁2019年9月1日) (評論來自《大拇指》...
    5 years ago
  • 《羅馬教皇譜》( "The Popes, A History") - 剛讀完諾域治(John Julius Norwich)在2011 出版,談羅馬天主教廷歷史的《羅馬教皇譜》( "The Popes, A History"),甚感暢快,因為這本書把我一向有極大興趣,但又所知不多,而天主教會一向不讓教徒了解的教會歷史和280位教宗的強項弱點都一一抖出來了。 諾域治的《羅馬教皇譜...
    6 years ago
  • 杭寧遊記 - 我的藏書裡有二部古籍和西湖相關,一是《御覽西湖志纂》,一是《西湖志》。
    6 years ago
  • 奇怪的共犯論:又名「千錯萬錯都是馬英九的錯」 - 一直不討論關於香港立法會議員因宣誓不合規格而被取消議員資格一事,是因為此事太無聊 … 繼續閱讀 →
    7 years ago
  • 來看文學吧 - 四月開始在港台31 台主持文學清談節目「文學放得開」,逢周三晚十一點至十二點播出,當然很多人是在網上看直播或重播的。同一系列還有「哲學有偈傾」和「歷史係咁話」,另外兩晚是「講女時間」和「雄燈區」,講男女話題。男女話題當然是比較大眾的,而文史哲的節目則在特定族群之間引起注意,比如「哲學有偈傾」的聲勢很好,...
    7 years ago
  • 《別字》試刊號第二期出版﹗ - 立即下載:《別字》試刊號第二期 《字花》的網上純創作誌《別字》登場了! 「別字」一名,既有別冊之意,更寄望透過網上平台,另闢傳播門徑,開拓閱讀體驗。 暫定三個欄目,「透光」的作品從自由投稿中特別挑選,「有時」配合《字花》徵稿或另設新題,「極限」則專載萬字長篇。 試刊號第二期,以PDF形式呈現,供各位下載...
    7 years ago
  • 淫幕GAGAGA! - 終於決心寫寫Guilty of Romance的配樂,research時發現園子溫又拍了新戲,光是Trailer 就令我興奮得要命!這音樂,這色彩!怎麼悄無聲息?原來尚未公映。(香港公映日期:23/3/2017)一查,去年11月在亞洲電影節的Roman Porno 專場上映過...
    7 years ago
  • - 從工廈前往中學。在停車場有極殷勤的司機。上車,扣安全帶,衣袖立即被沾濕,環顧,一地染血的衛生綿。我大驚。司機說,小姐,我有怪病,耳朵不斷流血,妳說怎麼辦。只能一直在車廂裡囤積衛生綿呀。我在狹小的車廂裡,被染血的東西逼得無處容身。半站起來。司機繼續抱怨說,其他乘客都沒意見,為甚麼妳如此挑剔。 他送我去了...
    8 years ago
  • 东京艺术书展 x 香蕉鱼书店 - 继2011年受东京艺术书展主办方的邀请后,2015年9月19日到9月21日,香蕉鱼书店再次出发,参加我们的第二次东京艺术书展。这一次,两位创始人将亲自前往东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出版单位一同展现艺术书和 zines 的出版文化。 2015年东京艺术书展,至今已举办第七届,每年活动将聚集来自世界各地超过3...
    9 years ago
  • 乌托邦遗迹 - [image: uploads/201510/18_114414_s1.1973peterderret.jpg] [水瓶节,宁宾,1973年。摄影:Peter Derret] 乌托邦遗迹 欧宁 宁宾(Nimbin)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东北部山区的一个小镇,因1973年举办水瓶节(Aquarius Fes...
    9 years ago
  • 自由路艱:再思肖友懷事件 - 文:野莩遣返或特赦肖友懷,無絕對之可不可行,但決定時當先考慮法理依據,而非道德情懷。我曾就此事詢問一位在入境處工作的朋友,她的答覆非常簡單:「1. 依法當遣返事主;2. 父母非港人,事主不能申請單程證;3. 除了酌情,事主無其他留港途徑。」那麼酌情先例會為制度開漏洞嗎?「Personally speaking...
    9 years ago
  • Boston to Big Sur之旅(一).《SportSoho》.6/2014 - 我常說自己很幸運,上月有機會參加波士頓馬拉松,完成了一生人必做的一件事。最難取號碼布的波馬也去了,連同兩年前的東京馬拉松,世界六大馬拉松我已跑了兩個,集齊六大馬拉松的獎牌,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了! 讀者大概會問:「莊曉陽好似好鬼慢,點解有機會參加波士頓?」其實,波士頓馬拉松並不是只有快腳才有機會參加,慢腳...
    9 years ago
  • 烏蘭巴托的夜 - 《烏蘭巴托的夜》是首蒙古歌曲。蒙古的作曲家寫的,賈樟柯重新填了詞,左小祖咒改編,電影《世界》插曲(湖南台的字幕打錯了)。左小原版的就好聽,他少有的比較「正經」地演唱。譚版也不錯,大氣,聲情並茂。 左小改編演唱的《烏蘭巴托的夜》 賈樟柯電影片斷(趙濤演唱) 蒙古族樂隊杭蓋的版本 烏蘭巴托的夜 作詞:賈樟...
    9 years ago
  • 莉娜骑士在盘子上 - 1874年12月25日,一个女孩诞生在罗马北部小城维泰博的贫民窟,迷信说,这一天诞生的人有特别的命运,父母为她取名“娜塔莉娜”(Natalina ),因为“natale”是意大利语里的“圣诞节”。12 岁开始,她当过卖花姑娘、包装女工,生活虽然贫寒,好在她天赋歌喉,每天从早唱到晚。邻居一个音乐教师给她上...
    10 years ago
  • 欲望的事故 - 欲望的事故 顾文豪 特里林在《知性乃道德职责》一书中引述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定义,认为悲剧的主人公具有某种程度的、可进行自由选择的可能性,他“必须通过自己的道德状况来为自己的命运进行辩解”,而其道德状况并非十全十... *博客大巴,你的个人传媒早班车*
    10 years ago
  • 給《明報》 - 一口答應寫一篇給《明報》,箇中心情,猶如「償還」。 明明我沒有欠這報甚麼,稿債沒有,瓜葛沒有。 都是人情吧。多老套。 這些年來,跟《明報》的這些年來,救命,怎麼細數。 第一次認真寫稿刊登,已是2003年的事了。正是馬家輝博士邀請,給世紀版寫一篇關於「網上飄流的香港家書」。(私人回憶:先生有份跟我寫的。)一年過...
    11 years ago
  • 偶然的發現 - 很久沒在facebook上看到湯正川的post,早上偶然看到他與另一DJ的對談,發現這首歌,先放上來,待電腦回復正常,再仔細欣賞。
    11 years ago
  • 阿城:你这个名字怎么念? - *你这个名字怎么念?阿城 * 堪萨斯州多好农地,广大,略有起伏,种着苞谷。苞谷快收了,一般高矮,一片灰黄。不过从车里望出去,灰黄得实在单调,车开得愈久,愈单调。 偶有棉田。两个人坐在路边白房子前,有车开过去,瞥也不瞥,呆看着棉花地。 从后视镜里望他们,愈来愈小了。发什么呆呢?棉花出了问题?第一次种棉...
    11 years ago
  • - *Chapeau...!*Cock your hat - angles are attitudes (Sinatra) By Heinz Decker Hats seem to stimulate the imagination; maybe because they are a prolongatio...
    12 years ago
  • 閱讀讓我質疑制度 - [本訪問稿乃〈不可能所有的真實都出現在你的攝影機前──賈樟柯、杜海濱訪談〉的第一部份。訪問稿全文網上版見以下網頁: http://leftfilm.wordpress.com/2012/07/17/jiaduinterview1/ http://leftfilm.wordpress.com/2012/07/17...
    12 years ago
  • 蜚聲卓越在書林──蘇州文育山房 - 蘇州的氣候溫潤,步調舒緩,水道與巷弄縱橫交錯,教人一來到此便安下心來。城裡的平江街區,從宋代便已經存在,以今日留存的巷弄來看,八百年來的格局規劃變化並不大,只是範圍縮小許多。而就在這僅存的街區裡,留下的不只是悠悠時光,亦有不少哲人賢士駐守的痕跡。書癡黃丕烈的百宋一廛、史學家顧頡剛的顧氏花園、清代狀元洪...
    13 years ago
  • 當世界留下二行詩 宣傳BV - 當世界留下二行詩瓦歷斯.諾幹Walis.Nokan本書以極簡的形式,現代詩行的排列,挑戰詩藝和語境的實驗風格觀察視角從台灣的土地與家園,擴及到族群、社會乃至世界的關懷。動情至深,引發共鳴,為作者近年來最新創意力作!短短的二行詩,宛如「芥子納須彌」激起無限想像空間,是一本趣意盎然、值得珍藏的現代詩集。向陽、李...
    13 years ago
  • V城系列明信片 - 圖:by 智海 and 楊智恆
    13 years ago
  • 【世界眼系列特别活动】迈克尔•桑德尔: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 *迈克尔•桑德尔: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Justice: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开始时间:* 2011年5月21日 周六 13:45 *结束时间:* 2011年5月21日 周六 17:00 *地点:* 上海 长宁区上海市天山路356号长宁区图书馆10楼报告厅(地铁2...
    13 years ago
  • 诗歌是飞行术,散文是步兵 - *诗歌是飞行术,散文是步兵顾文豪* *刊于《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09年10月11日* 在众多优秀诗人看来,散文不是适合他们展露才思表陈感情的文体,偶然为之,亦不过如布罗茨基所说的是一种“以其他方式延续的诗歌”。他还有另一个比喻———诗歌是飞行术,散文则是步兵。 是的,诗人兴许能在...
    15 years ago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印存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印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35*35*138mm 薄意山水巴林红丝冻石 观自在菩萨 26*35*80mm 貔貅钮巴林黄冻石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30*38*90mm 貔貅钮巴林冻石 照见五蕴皆空 33*33*114mm 螭钮巴林黄彩石 度一切苦厄 25*2...
    16 years ago

Tuesday, October 12, 2010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夏威夷神鞭「差佬」鄭阿平

2010年10月12日

一、

和一般香港人視溫州人為善於鑽營的市儈和不擇手段製造市場混亂的投機分子不同,筆者對溫州人留有良好印象。大約二十年前,筆者(與內子及小女)在德國和關愚謙教授夫婦會合,租車從漢堡出發,沿着所謂「傳奇路線」(The Romantic Route),遍遊德國西南,然後越過瑞士進入意大利,一路「風調雨順」,歷史陳跡處處、風物美不勝收,可是,「樂極生悲」,在米蘭中國餐館午膳後步往停車場,不見車的蹤影,原來租來的新平治及存放行李箱的行李被偷,關公當年曾略記此事,不說也罷。令筆者和內子念念不忘的是我們步行回餐館打電話「報警」時,一對溫州青年男女侍應熱心幫忙,雖然無補於事,面對這種經常發生的「意內」之事(失車尤其是新平治絕非意外之事;後有意國友人說外國人駕新的名車,肯定一入國境便被偷車集團監視、跟蹤),連警察亦「愛」莫能助,遑論只是略通意語的中國人,但他們的奔走和焦急之情,令我們有他鄉遇故知的暖意(關公好像後來還和他們有聯絡)……。

年前有居美友人寄贈一小冊他認為「可以一讀」的英譯中詩:《SHI-a radical reading of Chinese poetry》(《中國詩新解》),為十一首「唐詩宋詞」新譯及逐字解讀,別出心裁(這也許是筆者少見多怪),令筆者覺得最可取的是譯者的態度,他在長長的〈導言〉中說,他雖然用功甚勤,但不以為本集所收譯作勝於前人,他不過提供另一種譯法和詮釋而已;這本只有七十二頁的小冊子,對譯者Yunte Huang並無隻字介紹,由於筆者並非文學中人,因而未去查找。近讀《Charlie Chan: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Honorable Detective and his Rendezvous with American History》(《一個中國偵探在美國:陳查禮〔理〕傳奇》),作者便是《詩》的譯者,才向熟悉內地文學圈的滬上友人、本報前「上海通訊」約稿人陸灝先生打聽,原來Yunte Huang是溫州(!)蒼南縣宜山鎮人黃運特,據今年八月十一日《溫州日報》特稿,其時尚未發行的《陳查禮傳奇》「已被提名美國國家圖書館獎與普利策獎」。對於這位異域成名的鄉人,《溫州日報》的介紹不算詳盡。概括而言,黃運特「初中時,英文課本幾乎每篇都能背誦」,當年農村學習英語條件有限,但黃氏一有空便「躲在房間裏,拉上窗帘,默默聽半導體收音機的英文節目,默默背誦單詞……」,溫州中學畢業後被保送上北京外交學院,他的業師希望他能成為外交家;可是,黃氏志不在此,他放棄獲得的「保送名額」,「重新拿出課本,經過十八天衝刺,以溫州地區外語高分第一名成績考入北京大學英語系」,九一年畢業後「獲得了公費出國名額」,終於在美國阿拉巴馬大學考取英語文學碩士及紐約州立大學(Suny)博士學位……。黃博士現任加州大學聖姑巴巴拉分校美國文學教授。

二、

美國作家(小說及劇本)畢格斯(Earl Derr Biggers, 1884-1933),一九○七年畢業於哈佛文學院後,當地方日報記者,「專跑警局新聞」(是為他日後寫偵探小說的伏筆),後辭職專業創作,一九一三年出版第一本推理小說《禿子旅店的七把鎖匙》(《The Seven Keys of Baldpate》),被改編為戲劇,在百老滙上演,大受歡迎,令他未滿三十歲便一劇成名;不過,使畢格斯名存通俗文學史且為亞洲人熟知的是他從一九二五年至三二年寫成的六部「陳查禮偵探小說」(《沒有鎖匙的房子》、《中國鸚鵡》、《帷幕幕後》、《黑駱駝》、《陳查禮接辦》〔《Charlie Chan Carries on》〕及《守護神》〔《Keeper of the Keys》〕),這些小說(除了最後一本)一共被拍成四十七部「西片」,西班牙(三部)、古巴(一部)、墨西哥(一部)以至上海(五部)和香港(一部)的還未計算在內,可知「陳查禮探案」是如何受世界消費者歡迎。

內地和香港曾拍過陳查禮電影?詢之影迷友人及央人上網查找,均不得要領;及後據鄭樹森教授告知,上海於所謂孤島(敵偽)時期的一九四一年拍過張善琨監製的《陳查禮大破隱身盜》(據刊於《陳查理傳記》的海報,該片於民國三十年七月十一日晚九時首映於新光大戲院),顧梅君飾陳查禮的女兒,參與演出的還有龔秋霞,而顧梅君後與該片編劇兼導演徐欣夫結婚;到一九四八年,香港拍了部國語的《一代裊雄》(在南洋公映時改名為《陳查禮大破蒙面賊》,在上海上映則改為《陳查禮智鬥黑霸王》),編劇兼導演為畢虎,飾陳查禮的為陳莘園,參與演出的有白燕(飾陳女)、呂玉堃、尤光照及殷秀岑等,俱為港人熟悉的明星,而女配角紅鷺為第一代廈語片花旦。

關於「中國陳查禮」的電影,《陳查禮傳奇》第二十六章〈陳查禮在中國〉有概括性描述。據說奧蘭(在四五名扮演陳查禮的演員中最出名的一位)於一九三六年訪問上海後(見本系列第五節),「上海和香港掀起拍攝土產陳查禮之風」,在三十及四十年代上海一共拍了五部……,與此同時,六部「陳查禮探案系列」小說亦譯為中文(頁二五七—八)。目前內地出售的「華人偵探陳查理推理專輯」,收六張由托拉(Sidney Toler)分別於一九四四及四五年主演的陳查理電影(《杰德的面具》、《秘密的服務》、《腥紅的線索》、《中國貓》、《上海眼鏡蛇》及《午夜幽會》〔由有紐約口音的Frances Chan扮的陳女,撒嬌時說了幾句純正廣州話,料她生於美國香港移民之家〕),但上海拍攝的則未之見!

畢格斯怎會寫華人偵探?原來他於一九一九年在檀香山(夏威夷)度假,並打算於假期完成其推理小說《沒有鎖匙的房子》(《The House Without a Key》),但小說未完成他便返回大陸,而他對留下良好印象的夏威夷念念不忘,經常在圖書館翻閱夏威夷報章,有次讀到一則內頁不顯眼的新聞,報道「華探」鄭(阿)平(Chang Apana,黃運特認為鄭平才是正名〔頁二九六〕;而阿平成為Apana,筆者料是中山腔調尾音為生死註冊處官員忠實錄下)及李福(Lee Fook)「英勇擒賊的故事」,令他大開眼界亦大有所感,加以為當年的政治氣氛感染(見下文第三節),頓時改變主意,在書中加進一名「華探」;畢格斯對不帶手槍而以牛鞭制伏歹徒的鄭阿平特別欣賞,遂以他為原型,寫成陳查禮系列小說。應該指出的是,說陳查禮以鄭阿平為原型,僅指其辦案手法而非外形,以小說及電影中的陳查禮俱為健碩(微肥略矮)大漢(着不稱身的西裝,動作及說話緩慢且時作靦覥的傻笑—雙眼瞇成一線,露幾隻大門牙,形象滑稽親和),遠非不足五呎高的鄭阿平所能比擬。

福至心靈,畢格斯在本書加進「華人偵探陳查禮」這個角色,顯得事出突然,臨時插進,這從他安排陳在《沒有鎖匙的房子》中段的第十四章(黃書頁一五三)才出場可見。於第十四章(按以查證資料嚴謹見稱的《紐約客》,八月九日有關書評〈這個人是陳查禮〉說是第七章;筆者未讀這本小說,惟相信應以黃書為準)〈陳查理來了〉(《Enter Charlie Chan》),畢格斯這樣寫道:「客居夏威夷的老處女(波士頓望族之後)溫思立小姐,早上在小屋走廊上發現一具着睡衣的男屍……,聞訊而來的有警目、驗屍官和一個肥胖但動作便捷(邁着如女人般輕快的碎步)的華人警探」,以其五短身材其貌不揚,怎麼亦想不到是個「幹探」,當溫思立被告知「他是陳查禮,本市開埠以來最能幹的偵探」時,她滿腹狐疑:「這個中國人能破案碼?」她幾乎失望得暈倒。

這便是陳查禮的「登場式」!
三、

阿平(Ah Pung)的父親為中山烏石人,早歲「賣豬仔」(五年合約,每月薪金五美元)到夏威夷當苦力,娶華裔土著,生下數子女;阿平大約在一八七一年出世(八十年代夏威夷大學有學生以夏威夷警長〔「沙展」〕鄭阿平生平為博士論文,據其考證,鄭的生年應為一八六四年,鄭阿平墓碑上的生年則為一八七○年;他於一九三二年退休,翌年病故,葬於檀香山中國公墓);未進學校,英語及華語水平俱低,只會說流利的夏威夷土話,自幼當牧童,以純熟的「鞭法」驅趕畜生,沒想到後來當警察—唯一的華人警察,不久後積功升為「便衣(警探)」—竟大派用場;當年華工走私鴉片猖獗且經常非法聚賭,夏威夷當局因此請華人當警察,藉收「以華制華」之效(一如今日歐美華埠都有「華探」以對付亞洲黑社會);由於鄭阿平「英明神武」,屢建奇功,不久後夏威夷警方增聘數名華警,這從黃書頁七十三所附攝於一九一一年的相片可見。由於從小訓練有素,鄭阿平的「鞭法」出神入化,他嫌使用佩槍左輪「費時失事」,用牛鞭反而得心應手,事實上,他不用槍而用牛鞭(有過一人獨力扣捕四十多名賭徒的紀錄),令歹徒聞這位不足五呎高的「差佬」(Chailow〔粵語〕,這是當時夏威夷人對他的「尊稱」)之名喪膽,乖乖就範。阿平所用那條長長的皮革編織而成的牛鞭(Coiled bullwhip),現存夏威夷警政博物館,《陳查禮傳奇》第一頁便以此鞭為插圖。

畢格斯一反傅滿洲(Dr. Fu Manchu)邪惡奸險與白人為敵的形象;陳查禮屢破奇案、與犯罪集團誓不兩立,令他成為正義化身的正面人物;不過,這種形象轉變,多少與當年的政治氣氛有關。

三十年代以記者身份在上海和左翼分子交往的托洛斯基分子、美國史學家(從上海回美後任麻省理工政治學教授)艾息思(H.R. Isaacs, 1910-1986),在一九七二年發表的著作《美國人怎樣看中國及印度》(《Images of Asia: American views of China and India》)中,把美國對中國的態度的演進分為六個階段—

①崇敬期(十八世紀)、②蔑視期(1840-1905)、③仁慈期(1905-1937)、④欽佩期(1937-1944)、⑤幻滅期(1944-1949)及⑥敵視期(1949-);據姜智芹教授在《傅滿洲與陳查理—美國大眾文化中的中國形象》(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的說法,美國學者莫舍爾(S.W. Mosher)續艾息思未了之事,套用其「分期法」,把一九四九至一九八九年分為四期,即①敵視期(1949-1972)、②二次欽佩期(1972-1977)、③二次幻滅期(1977-1980)及④二次仁慈期(1980-1989)……也許一九八九年至今又可分為「警覺期」與「懷疑期」!

第一部陳查禮探案於一九二五年出版,可算是美國對中國「仁慈期」的產物,而以邪惡、奸險、神秘面貌出現的傅滿洲在一九一三年問世,與艾息思劃分的「仁慈期」的政治氣氛迥異,但姜智芹指出「文學創作滯後於時事的情況是常有的」。換句話說,我們不能因與美國為敵的傅滿洲的出現而推翻艾息思的分期;然而,不能忽視的事實是,傅滿洲的作者盧馬(Sax Rohmer, 1883-1959)為英國人(戰後才移居紐約),雖然傅滿洲系列在美國「發揚光大」,但作者創作小說時並未受政治氣氛所影響。「有趣」的是,以傅滿洲醜化了亞洲人的盧馬,死於「亞洲流感」(Asian Flu)!

非常明顯,陳查禮探案的面世,是美國作家筆下中國人形象的最重要的角色轉變,即從否定性角色轉向善良的同情性角色;姜智芹的看法是正確的,他認為陳查理探案「為賽珍珠筆下較為正面的中國形象在美國的接受(原文)搭了一座橋樑」。這即是說,中國人在美國大眾文化的出現,先有反面人物傅滿洲(與代表正義的警官史密斯對着幹),後有正面(善良、智慧、能幹及典型「住家男人」〔有十四名子女〕)的陳查禮,最後順利過渡至表揚質樸、吃苦、勤奮、堅忍、耐勞、勇敢的典型中國農民王龍及其妻子阿蘭(賽珍珠《大地》的主角)。值得注意的是,從傅滿洲、陳查禮到《大地》,在美國及英語世界都成為暢銷書,據小說拍成的電影亦莫不大收旺場之效,這與英語世界人民對神秘中國興趣甚濃有關。

四、

至於黃運特何以為陳查禮—鄭阿平作傳,說來頗富傳奇。據黃氏在這本書〈導論〉所說,二○○二年他為新書《Transpacific Displacement》舉行發布會,哈佛(當時他在該校任教)文學系的秘書在布置會場時,以從一九三一年至三七年一共主演十六部「陳查禮探案」的瑞典裔明星華納.奧蘭(Warner Oland, 1879-1938;上海譯華納夏龍)那張已成經典的側面相為會場背景(日籍、韓籍演員均曾演陳查禮,美國演員托拉在一九三八至四六年間扮演陳查禮的影片更多達二十一部,而另一位美國演員溫特斯〔R. Winters〕在一九四七至四九年間亦拍了六部;惟深入民間且成為同名暢銷漫畫主角的陳查禮是奧蘭),原來「陳查禮探案」的電影及電視片集,是那位五十多歲女秘書的摰愛,她可說是典型的「陳查禮粉絲」;而和不少留美學生一樣,黃運特求學時亦看了不少「陳查禮探案」的電影,這似是留美中國學生消閑的熱門「節目」*︰「每當深宵打開電視時,很難不遇上令人精神為之一振的陳查禮。他確是個有趣的人物。」因此,當他在會場上見到陳查禮「劇照」,便動了為他作傳的念頭。按 奧蘭生於瑞典,十三歲隨家人移居美國,及長,成為百老滙和莎劇演員,其能獲選扮演「華探」陳查禮,演技之外,還在其相貌真的有點像東方人,《維基百科》說他有蒙古血統(他主演過三部傅滿洲電影,除了扮相極像中國人,演技亦有好評),「從歷史角度看」,應為實情。二○○七年遊俄羅斯,莫斯科的金髮女導遊漫不經心、「隨口噏」(信口開河,所說多半不符事實),內子笑問其金髮是天生的還是染成的,她衝口而出:「成吉思汗之後,歐洲已無天生金髮!」旨哉斯言。當年蒙古騎士橫掃歐亞兩洲,姦淫擄掠,竟然改變了歐洲「生態」?!說相貌有點像亞洲人的歐洲人有蒙古血統,永遠正確。

*據沈旭暉博士在七月號《Cup》月刊「香港雜評」的〈陳查理探案—重構半世紀前的美籍華人世界〉一文:「……與美籍華人相關的電影體系有完全另一番風味,代表人物首推一個名叫陳查理的偵探。不少這一代、甚至是上一代的人接觸『陳查理』這名字,都是源自文化研究的讀本。但我接觸這位美國作家Earl Derr Biggers筆下的美籍華裔偵探,卻真的是通過一系列三、四十年代的電影和電視劇,因為當年留學美國時,其中一個最常看的電視台就是經典黑白台,最吸引人的正是陳查理系列,我購買了一堆經典陳查理電影VCD,標題大都是東方主義主導,像什麼《陳查理與中國貓》等等。通過陳查理的電影形象,我們除了可以了解美籍華人的歷史,還可以透視一百年前的其他美國政治符號。前者已被文化學者廣泛演繹,後者則是相對的處女地。」

令中國人揚眉吐氣

五、

夏威夷警探鄭阿平的事跡,啟發了畢格斯在他的偵探小說中加入華探陳查禮這個角色,事實證明極為成功,六本「陳查禮探案」均為暢銷書且被譯為多國語言—包括由我國偵探小說大名家程小青(把福爾摩斯偵探小說介紹給中國讀者,同時為霍桑偵探小說作者)翻譯的中文(不知什麼緣故,內地群眾出版社九九年出版的《陳查理探案集》,收三小說,但譯者另有其人);改編為電影後,更大受歡迎,霍士電影便憑這系列電影,輕易度過三十年代大蕭條期的經濟難關,而畢格斯亦因之發了小財,可惜他去世時只有四十九歲,陳查禮電影只拍了四部,這意味他種了樹供後人乘涼;但演活了陳查禮的奧蘭得益匪淺,以其每部片酬高達四萬美元(約為整部電影二十萬製作費五分之一),這在當年可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奧蘭多才多藝,曾把瑞典名家小說譯為英文,後因飾演這名「華探」而成名,他亦陳查禮「上身」,不僅學習中文、書法(筆者無法找到他這方面造詣的記載),還到中國旅行(當年似乎尚無「隨片登台」的宣傳伎倆),他於一九三六年三月二十二日抵達上海時,真是萬人空巷,爭睹這位在國際上恢復中國人名譽的「華探」的風采。陳查禮令中國人揚眉吐氣,中國人對奧蘭曾扮演醜化中國人的傅滿洲一事已忘了一乾二淨—一九三二年,當傅滿洲電影《上海快車》(《Shanghai Express》,女主角為大名鼎鼎的Marlene Dietrich和著名的華裔大明星黃柳霜※)在上海上映時,不但影片因群眾上街反對而迅速「落畫」(被禁),扮演傅滿洲的奧蘭亦成為過街老鼠;可是,大約四年後《上海血案》(《Charlie Chan in Shanghai》)於民國二十五年八月八日在融光大戲院公映時,上海觀眾已原諒奧蘭過去的「所作所為」,因為「華探」陳查禮令中國人在世人面前站起來了,看當時這齣電影的海報上的宣傳句子︰「中國大偵探陳查禮匆匆來滬破獲國際私運機構」,便知國人的觀感,而愛屋及烏,奧蘭亦大受歡迎。據黃運特的考證,魯迅和許廣平均是「陳查禮電影迷」(第二十六章注九),對奧蘭的演技尤為欣賞。與銀幕上的陳查禮煙酒不沾唇不同,奧蘭嗜酒、煙不離唇,惟三杯落肚,扮演中國人活龍活現,尤其酒後使他語調緩慢,更像這名英語不大靈光的「華探」;飲酒有助提高演技,令奧蘭有放膽大飲的藉口,結果導演要為他請「護士」,以監督他不會酩酊大醉……。酗酒和吸煙最後奪去奧蘭的性命(可能死於肺癌),晚年他與美國妻子離婚,回瑞典,與艷星嘉寶(Greta Garbo)過從甚密,但只過了三四個月便病逝,得年五十八歲!

和鄭阿平一生未離開夏威夷不同,陳查禮曾在倫敦、巴黎、埃及和上海辦案,各地風光名勝「入畫」,大增上座率;而陳查禮的對頭人及助手,有不少是當時得令的明星特別是女明星,令觀眾起哄……。《陳查禮在埃及》的女主角,當時叫烈打.肯仙奴(Rita Cansino),便是後來改藝名紅透半邊天的艷星烈打.希和芙(Rita Hayworth)!

陳查禮探案和鄭阿平的經歷雖然兩不相干,但畢格斯對這位令他產生寫「華探」靈感的夏威夷「雜差」(粵語,便衣偵探)甚有好感,曾於夏威夷與鄭阿平相聚(鄭的姪子當翻譯,可見鄭阿平的英語水平甚低不能談問題),《陳查禮傳奇》中對此有具體而微的描述,從所附鄭阿平(胸前掛滿勳章)的相片,與電影中陳查禮的扮相簡直判若兩人;對於他們的相會,《檀香山星報》圖文並茂報道(標題︰〈作家與活生生的華探相逢〉)。不過,鄭阿平造就了畢格斯名成利就,可他一點經濟利益亦未能分享。不知是為了宣傳還是其他緣故,畢格斯曾以五百美元為酬,邀請鄭阿平在陳查禮電影中亮相,為鄭所拒;但鄭對此系列電影甚為欣賞,不錯過每齣在夏威夷上演的「陳查禮探案」;當電影在夏威夷拍攝時,他天天到片場「探班」,與奧蘭合照,而且非常投入,在一場戲中有人提議陳查禮設法找部「測謊機」才不致為疑犯所欺時,鄭阿平笑說︰「測謊機,我家有一部,內子便是」,令在場者開懷大笑。

六、

畢格斯塑造陳查禮這名滑稽可笑卻又知禮、溫文且不失機智幽默常常「爆肚」(臨時編「台詞」)的「華探」,固然是美國對華「仁慈期」的產物,亦與三十年代美日關係日趨緊張而美中關係則日益密切有關;美國大量拍製陳查禮電影的同時,停拍日本偵探「原先生」(Mr. Moto)的系列電影。誰說電影與政治無關?

不過,陳查禮小說及電影受市場歡迎,根本問題是畢格斯及他去世後電影公司聘請的編劇麥當勞(P. MacDonal)生花妙筆的功勞;他們以生動的文筆及具中國特色的生活細節,塑造了一名謙卑、守法、沉着、機敏、認同美國價值觀、效忠美國社會而又以類似「子曰」不合英文文法的格言(Pseudo-confucian aphorisms),說出一些看似無稽惹笑實則飽含哲理的「金石良言」,而這些帶有喜劇成分的子曰式格言,成為破案後諧謔式收場的「招牌」,令觀眾帶着愉悅的心情離場!正因為它們為觀眾受落,不少還成為流行的時髦詞彙,美國通俗小說作家侯活.柏林於一九六八年,配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主辦的《陳查禮電影節》,寫了一本《陳查禮嘉言集》(《Charlie Chan's Words of Wisdom》),市場反應不錯;二○○○年他再編《陳查禮電影百科全書》(H. M. Berlin:《The Charlie Chan Film Encyclopedia》,McFarland;筆者手上的一冊是二○○五年的「再刷本」),不僅把陳查禮六書主要人物加四十七部電影裏的演員、編劇等工作人員清楚列出,還收了所有出自陳查禮之口的精句警言(Chan's Proverbs),而這些「諺語」的精華,黃運特把之歸納為「陳查禮特色」(Charlie Chanism),「陳查禮語言特色」),附於《陳查禮傳奇》書後,其中不乏現在看來仍清新可喜且令人發噱的句子,如「給做錯事的人以忠告,有如給死人吃藥」(Advice after mistake is like medicine after deadman's funeral)、「黑夜中的貓皆為黑色」、「猜測十分廉宜但估錯代價昂貴」(guessing is cheap but wrong guess expensive)、「不癢的人很少搔痕」(Man seldom scratches where he does not itch)、「心胸如降落傘要打開才有用」、「殺人如食炸薯片,一吃便停不了口」(Murder like potato chip-cannot stop at just one)、「樂觀者看見炸甜餅,悲觀者看到的是一個圓洞」(Optimist only sees doughnut, pessimist sees hole),還有(經濟學家請注意)「理論有如令眼鏡糊塗不清的霧氣」(Theory like mist on eyeglasses-obscures facts)!

在緊張懸疑很多時是生死搏鬥過程中出現這類令人開懷的子曰式雋語,是已有近百年歷史的「陳查禮探案」至今仍有市場的一項不可忽視的原因。

樹立中國人正面形象的華探陳查理.三之三

※ 黃柳霜(Wong Liu Tsong, 1905-1961)為香港移民三藩市唐人街洗衣店老闆之女,黃運特指出G. R. Gao Hodges二○○四年在紐約麥美倫出版的書《Anna May Wong: From Laundryman's daughter to Hollywood Legend》引述幾句即興「歌詞」(料在慶生會之類的場合唱出):「I'm Anna Wong, I Come from Old Hong Kong, But now I'm a Hollywood Star.」這麼說來,安娜.黃柳霜應為第一代在荷里活成大名的香港明星!黃柳霜比奧蘭先約一個月遊上海,兩人後來遇於香港,黃請他吃了一頓廣州點心(頁二五六),可惜未記吃了什麼亦無食肆字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