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囂的日子中,有一件本土文化界頗為震動的事,靜靜發生。那就是,九十年代重要刊物《越界》的主編張輝,把他七十箱藏書及雜誌,送予二手文化書店「實現會社」售賣。因為數量太多,小書店又無貨倉,便於火炭工廈的走廊處直接開箱售賣,時間為八月的四個周日二點至七點,價格非常便宜。此消息在關注香港歷史、文化的社群中引起不小震動。
當日去的人還是以書癡為多。在無冷氣的工廈走廊裏人人大汗淋漓,大部分人比我年輕,認識的人多來自文學界(香港文學社群的歷史收集癖好可見一斑),也有劇場界及讀理論的朋友。年輕一輩相當狠猛,搶起書來是香港書展的水平;比較老的較為親愛禮讓,途中還不斷向青年介紹這本那本。書癡如林冠中廖偉棠一早來了捲沒而去,我來遲了只能跌足興嘆。偉棠教我斷捨離,我卻只覺他淘到寶後「站着說話不搖頭」。
二手書便宜乃令窮文青們趨之若鶩,當然也因為香港書出版過後少有再版,書癡們已習慣往各式二手書場合鑽,盼望發現許多傳奇好書(如黃碧雲著作、也斯著作、早期西方理論譯本等)。
可能書癡總是對這種賣舊書的狀態投入太多情感。香港的獨立文化書店旋起旋滅,大學以來已見證過許多書店結業的最後一夜,東岸書店、青文、曙光……現在我書架上的英文理論書很多都來自當年山林道的一間二手英文書店結業放送。
常人見到滿架的書,都問「看得完嗎?」書癡囤書,這個問題從來不想。因為空間問題迫不得已放棄幾本,就椎心刺骨,賣仔莫摸頭,一摸眼淚流。東岸時期偶見大規模的書癡放書,如今架上許多絕版香港文學都是那時囤下;淘書之時驚嘆質素,反過來又擔心原主是否出了事,以致這樣放棄藏書。多情的書癡想像,書就是命,書在人在,接過別人的舊書,彷彿觸摸別人放棄的生命,書的溫度在漠漠的死亡氣息中閃動。已故老師高辛勇教授因病退休時不得不把所有書捐給圖書館,我如今只保有他一本保羅.德曼的《The Rhetoric of Romanticism》,是我借去賴皮不肯還,如今成為我和老師唯一未完的連繫。解構主義者不相信任何固定概念,無情瀟灑,而我們凡人總是不能做到。
九七年後才進入大學者,錯過九十年代文化刊物的黃金年代,我就是在這種空白期成長,幸得中大學生報的前輩指示,養成了追溯刊物歷史的習慣──這無非也是負擔。傳媒也有歷史,然而金主易手、編輯變換,留下來的往往不是原初那一回事,而我們的城巿中,歷史總是無處容身的。這次我是去看《越界》,看着便知先一輩的書寫習慣、構語品味是如何形成:先鋒,解散,以分析眼光看城巿文化……張輝身在異地,這批書又成為流徙的歷史──與張輝同代者、比如《越界》的作者們,那工廈悶熱的走廊理應是他們的世界,但淘書當日卻幾乎不見他們任何一人。瀟灑還是飄零,香港文化的命運?後人唯講對白: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當日去的人還是以書癡為多。在無冷氣的工廈走廊裏人人大汗淋漓,大部分人比我年輕,認識的人多來自文學界(香港文學社群的歷史收集癖好可見一斑),也有劇場界及讀理論的朋友。年輕一輩相當狠猛,搶起書來是香港書展的水平;比較老的較為親愛禮讓,途中還不斷向青年介紹這本那本。書癡如林冠中廖偉棠一早來了捲沒而去,我來遲了只能跌足興嘆。偉棠教我斷捨離,我卻只覺他淘到寶後「站着說話不搖頭」。
二手書便宜乃令窮文青們趨之若鶩,當然也因為香港書出版過後少有再版,書癡們已習慣往各式二手書場合鑽,盼望發現許多傳奇好書(如黃碧雲著作、也斯著作、早期西方理論譯本等)。
可能書癡總是對這種賣舊書的狀態投入太多情感。香港的獨立文化書店旋起旋滅,大學以來已見證過許多書店結業的最後一夜,東岸書店、青文、曙光……現在我書架上的英文理論書很多都來自當年山林道的一間二手英文書店結業放送。
常人見到滿架的書,都問「看得完嗎?」書癡囤書,這個問題從來不想。因為空間問題迫不得已放棄幾本,就椎心刺骨,賣仔莫摸頭,一摸眼淚流。東岸時期偶見大規模的書癡放書,如今架上許多絕版香港文學都是那時囤下;淘書之時驚嘆質素,反過來又擔心原主是否出了事,以致這樣放棄藏書。多情的書癡想像,書就是命,書在人在,接過別人的舊書,彷彿觸摸別人放棄的生命,書的溫度在漠漠的死亡氣息中閃動。已故老師高辛勇教授因病退休時不得不把所有書捐給圖書館,我如今只保有他一本保羅.德曼的《The Rhetoric of Romanticism》,是我借去賴皮不肯還,如今成為我和老師唯一未完的連繫。解構主義者不相信任何固定概念,無情瀟灑,而我們凡人總是不能做到。
九七年後才進入大學者,錯過九十年代文化刊物的黃金年代,我就是在這種空白期成長,幸得中大學生報的前輩指示,養成了追溯刊物歷史的習慣──這無非也是負擔。傳媒也有歷史,然而金主易手、編輯變換,留下來的往往不是原初那一回事,而我們的城巿中,歷史總是無處容身的。這次我是去看《越界》,看着便知先一輩的書寫習慣、構語品味是如何形成:先鋒,解散,以分析眼光看城巿文化……張輝身在異地,這批書又成為流徙的歷史──與張輝同代者、比如《越界》的作者們,那工廈悶熱的走廊理應是他們的世界,但淘書當日卻幾乎不見他們任何一人。瀟灑還是飄零,香港文化的命運?後人唯講對白: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