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香港史 - 劉智鵬
郭春秧─北角春秧街的發展商(1)
2012年01月19日
香港北角有條春秧街,曾經是東區著名的街市。當年這裡最具特色的風景,是一輛電車夾在兩列排檔之間的人潮之中。這條街與稻米無關,它的名字來自當地的開發商郭春秧。郭春秧又名郭禎祥,福建同安人。父親早逝,由母親撫養成人。16歲遠渡南洋,到荷屬東印度梭羅埠投靠伯父郭河東,在糖廠當學徒。郭春秧聰穎勤奮,很快就學會以機器製糖的技術。他親自改造傳統的榨糖設備和煮糖爐灶,成功提高生產效益,並因此晉升為經理。自此之後,郭春秧不斷拓展甘蔗的種植面積,同時擴建糖廠,引進先進製糖機器。不到幾年,郭春秧躍居當地四大糖商之一,他的春秧公司旗下的糖廠遍布荷屬東印度各埠,成為荷蘭糖商的勁敵。 郭春秧在南洋發跡之後,曾經回福建大力投資。他先後建設農場、糖廠和貿易行;又捐建小學,免費讓學生上學。同安一帶多年水利失修,旱災水災接踵而來,民不聊生。郭春秧捐出巨款創辦「嵩江孔聖大道會」,以儒家精神救濟鄉民;並且鋪路造橋,贈醫施藥,徹底解決了家鄉的困境。在家鄉大展拳腳期間,郭春秧開始涉足地產,參與廈門鼓浪嶼的開發建設,並準備到香港擴展糖業和地產兩方面的業務。
劉智鵬
作者為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主任兼香港地方志基金會秘書長。
作者為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主任兼香港地方志基金會秘書長。
1921年,郭春秧向香港政府投得北角電廠旁一幅面積達7萬5千平方呎的土地,計劃填海後興建糖廠。結果填海工程因兩次罷工而一再延誤,其間糖價不斷下跌,郭春秧惟有另覓出路,將填好的土地轉為地產項目。1930年代,郭春秧在北角新填地上開發300間店舖。政府將其中一條街命名為「春秧街」,以表揚郭春秧對當地的貢獻。另外,臨海與電氣道相接的爪哇道,則得自郭氏興建的爪哇運糖碼頭。爪哇道後來改名為渣華道,坊間亦好以渣華糖商稱呼郭春秧。郭春秧在北角打造的新填地,是閩僑在香港發展地產的第一個大型項目。自1930年代起,大量閩僑遷入北角,形成一個俗稱「小福建」的社區,使原本供海浴玩樂的城市邊陲地帶,一變而為丁財兩旺的社區。
郭春秧在香港成功拓展地產市場後,轉移到台灣投資茶業,並創辦茶廠和茶行,實行自產自銷。當時台北每年出口茶葉20萬箱,郭春秧佔了7萬多箱,成為日治台灣舉足輕重的商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