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obostory.wordpress.com List

Tuesday, July 24, 2018

【書展以外】高級裝幀之魅 牛津出版社總編輯也是設計總舵手


撰文:
最後更新日期:
無論你是否文藝青年,偶爾走進書店,都會想逛一趟文學區,有一種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意思。而在那些書架上,總有幾個書群特別精緻,能找到不少精裝書本,不管內容類別,當刻就令人很想買下,放到手上慢慢撫摸。
當我們談書,普遍共識是談它的「內容」,只要內容就好了,怎樣才能更方便讀取它的內容呢?電子書會風行的原因,就在於此。出版人卻明白,書除了字,還有紙,還有裝幀,特別是那些精裝版誘人的皮套,書不但是精神上的東西,更是會令人滿足的物品。
如果不經常留意出版界消息,林道群這名字可能會有點陌生,但由他經手的著作則本本都鼎鼎大名:董橋《英華浮沉錄》、北島《藍房子》、章詒和《最後的貴族》等等,由約稿編輯到裝幀均由他一個人包辦──他是牛津大學出版社總編輯,香港唯一一位「做書」人。
編書兼裝幀 一人總編輯
對林道群而言,「做書」是一個專業,他入行以來只做過兩間出版社,三聯及牛津,1987年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後就加入三聯任職「編輯」,但其實幾乎一開始就越界,離開三聯後自組過出版社,開始自己做書本裝幀,像三聯老一輩出版人范公范用先生一樣。他說自組出版社是最好的學習,只有一個人,什麼都要自己學自己做。那時1990年,他就這樣一個人做了十多本書,打下了基礎。
大家口中的「出版」,或林道群說的「做書」,在他眼中都需要當作一門專業去看待,因為當中涉及的技能、眼光、品味,都要經年累月訓練下來,「我認為, 把一個作者的作品塑造成什麼樣子,或者怎麼做一本書,應該不是一個文字編輯(copy editor),更不是一個書籍封面設計員(cover designer)所能完全勝任的。當然,我也不是說一個總編輯就能做得最好。我們都知道就算是薄薄的一本小書,也要經過很多個環節,尤其是此中成本核算往往不是編輯和設計員能說了算的,誰才是一本書整體的品質控制員?」
出版某程度上是一種創造,而創造涉及的他者越多,事情往往就越艱難。但編輯工作本就不易,再要兼顧裝幀,還要做得優秀,想來只有像林道群這樣的出版人才能駕馭。可是當你問他具體標準,他也答不上來,只能從他的出版中看見些端倪。像北島系列採用木紋紙,是因為北島外號「老木頭」,而整體設計都符合北島樸素筆風。林道群不喜歡過度裝幀,他說:「把一本書跟作者、書的內容性質、時代感做對了,就是最高的標準,過猶不及。」
珍藏版價值不菲
但畢竟做書也是生意,坊間愛書人不少,各種珍藏版、真皮本、毛邊本都成為收藏界追逐目標。「少如牛毛」──懂的人都會莞爾一笑,說的是牛津出版社的毛邊本稀少。林道群只會做極少量毛邊本,是愛書人夢寐以求的逸品,2012年內地出版社海豚出版董橋《董橋七十》毛邊本,限量100部,最高賣到5200元,而牛津真皮毛邊本當年只印過30本,現在市值已經超過10萬。
林道群曾說:「出版業從大量印製回歸限量工藝,已成時髦。真應了董橋《今朝風日好》那句話,最後迷的是裝幀乎。」洽巧筆者有一本硬皮軟革包裝的董橋《今朝風日好》,是牛版董書中最喜歡的一本,軟滑手感與別不同。最愛的是那溢出界的燙金,與毛邊書原始風味有異曲同工之妙。
舊時月色樓
舊時月色樓
董橋是有名的藏書人,私設「舊時月色樓」作工作室也作藏書閣,浪漫之極。林道群與他相交,他笑言自己非常幸運,常有機會看到董先生的藏書,董橋每回花幾萬幾十萬元收到一本寶貝,林道群總迫不及待地「據為己有」。「那是藝術品,是機械複製時代不能複製的。紙質書那麼美,不會消失的。」
每談到書,總不能避免「書的價值所在」這問題,有人會說是質感,有人說拿上手更實在,也許他們是對的,但對筆者而言,總覺得不夠切實。書有著物品屬性,可以粗糙卻也能極為精美,能像一切美的事物一樣滿足人的物欲,這才是書本真正令人沉迷的地方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