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
內地現在流行「私出版」。「私出版」,一個比較曖昧的名詞,無法不讓人想到「私小說」、「私寫真」這樣的東洋特產。雖說「私」是針對所謂正式出版物(官方的、有書號的)而言,但既然「出版」、流通,並且尋找讀者,那麼何「私」之有呢?命名往往意味着願望,「私出版」者也許強調的就是神秘感和犯禁的快感。雖然有不少人提出比「私出版」更強硬的說法:如「地下出版」、「獨立出版」、「自主出版」和「小出版」等,都不如「私出版」有魅力吧。
作為一個被早期私出版啟蒙且伴隨成長的後文青,我私淑的名詞是「地下出版」。「地下」之犯禁快感明顯強於「私下」的快感,當然也有歷史可循:我這一代最早接觸的私出版物,叫做民刊。民刊即「民間刊物」即「地下刊物」,外國稱Little Magazine,而官方一度稱為「反動刊物」。一般的民刊大都是掙扎幾期就停刊,原因有二:官方的禁制,還有同仁的內訌。寫作的人大多很有主見,很難合作。時至今日,仍有人辦民刊,可是很多人都把辦民刊作為個人成名的終南捷徑,甚至有人利用民刊爬向官方的,實在令人不齒。真正的民刊沒落了,而網路的出現更加快了它的死亡。像《傾向》、《聲音》、《象罔》等眾多響亮的名字,如今只在人腦海中留下了它們的油墨香。
最近幾年洶湧起來
歷史雖然充滿另類的光輝,但在2000年前後內地正式出版的虛熱中,私出版似乎有點尷尬:好的作者貌似不再缺乏正式出版的機會,讀者在市場的選擇也貌似多了許多。幸虧互聯網的作用變化多端,它既是扼殺紙上出版的力量,也是鏈結私出版和其讀者的神奇通道,再加上長尾理論在中國的特殊可行性(主管道被壟斷、尾端受眾千奇百怪),最近幾年,私出版突然洶湧起來,甚至成為一種可堪驕傲的行為,我想這也是在上世紀末哀嘆地下出版萎縮的我等始料不及的。
首先一定要說的是從2001年堅持至今的SUBJAM品牌,顏峻出品,必屬佳品,這個原來中文名叫「鐵托」的彪悍品牌,現在叫「撒把芥末」,除了出版了前衛詩人如車前子、韓博、高曉濤和顏峻自己的詩集,還出版綜合文學刊物《書》和台灣《現在詩》的內地專號《小字報》,後者是私出版最革命的一個實驗:它是一套橡皮印章(內容是詩),可以蓋在任何載體上,比如皮膚和麵包片,也可以做超出想像的傳播,比如我去年就把它蓋到了威尼斯的許多幅塗鴉旁邊。當然 SUBJAM還出版大量實驗音樂,而北京的音樂人也有私出版自己的詩集的,像PK14的楊海崧的《半衰期》、周雲蓬的《春天責備》,都成為比正式出版物更稀罕的粉絲收藏。
按需印刷 沒有可能滯銷
其實到了像出版楊海崧的《半衰期》的「暗地詩歌」系列,網站(暗地病孩子網站)的支持使私出版設計和印製精美、推廣和發行更自由和廣闊。豆瓣的出現則帶來更廣闊的直銷管道—這說法太商業,應該叫胡志明小道更刺激好玩,像著名的「副本」小組,與豆瓣同生,以比較苛刻的編輯選擇出版限量本詩集和小說,在豆瓣網上擁有大量支持者,因此完全可以保證銷路,因為在網路上尋找目標讀者,比以前完全靠人傳人方便、準確多了。
根據豆瓣「小出版」小組推薦,「早安日光」、「壞蛋」、「壺說」、「黑哨」等都是現在比較活躍和著名的私出版團隊,他們和八、九十年代的前輩最大的不同是:第一,製作精美,像「早安日光」的攝影集完全不遜外國的出版物,風格取向也和目前外國青年攝影潮流接近,走清新、抽離路線;其次,有把握的商業考慮,以前的民刊、地下出版大多是贈送的,博爾赫斯書店嘗試出售,竟然還挺搶手的,現在如「副本」完全是按需印刷,沒有滯銷的可能性。預期只要「正式出版」者不干涉,這些聰明的青年絕對能取得更大成功,無論是出版物本身內容的優良,還是出版者的商業營運,更何況,兩者可以相輔相成。而我感到一點隱隱的遺老式遺憾,那就是私出版變得沒有那麼神秘和草莽了,而神秘和草莽是一種無法言喻的快感。
港製作比內地更「山寨」
最後提一提奇怪的港台出版市場,那裏在六、七十年代曾經私出版氾濫—因為沒有版權,各種外國譯著亂出,又因為政治飢渴,許多左翼意識形態的內地出版物卻成了港台地下出版的搶手貨,但到了近二、三十年,出版最自由的港台,卻成了最少私出版的地方。好的正規出版社太多了、小眾出版社也太多了,似乎不需要私出版填補空白。所幸資本發展爛熟的地方總能培養叛逆,香港仍然有詩人和漫畫家純粹出自對「地下出版」方式的迷戀而出版同人志,現在著名的漫畫家智海也曾手工製作自己的作品集放到二樓書店寄售。他們的製作,有時顯得比內地的同行更「山寨」,卻也顯得更民間、更自由。至於台灣,古怪的出版任務往往由古怪的書店來完成,像著名的老牌地下書店唐山書店,就出版大量極小眾的攝影集、詩集和政治小冊子。但就因為正規出版社已經提供太多選擇,並且也很大膽支援小眾讀物的出版,台灣反而是最少私出版的地方,此為幸抑不幸?
也許我們能從台灣現狀窺見內地未來的出版趨勢:眼光獨到、有商業成功可能的私出版者,將被大出版社收編,或者因為出版政策的放寬而成為獨立書商;幸存的私出版者則走向更極端的小眾,啟蒙更更極端的小小眾,那麼倒是神奇的局面。
廖偉棠|出離島記
樊善標:時代新鮮人──序西西《牛眼和我》
-
西西早年的報紙專欄相繼結集成為《試寫室》、《牛眼和我》出版,翻閱這些半世紀前的短文,很自然地想到《我城》。
西西在《試寫室》的後記說:「『我之試寫室』之前,我其實在《快報》寫過『牛眼與我』,寫了一段日子,寫法也大概相同吧。」印象似乎有點模糊了。「牛眼和我」發表於一九六七、六八年,「我之試寫室」發表於一九七
O年...
1 day ag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