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obostory.wordpress.com List

Tuesday, April 28, 2015

吳昊終身「救書」 留住香港1950s



吳昊太太(圖)手執丈夫的博士論文作品《都會雲裳——細說中國婦女服飾與身體革命(1911-1935)》,此為她最欣賞的吳昊著作。
吳昊多年來一直剪貼報章,把它們分門別類,方便研究。
吳昊多年來一直剪貼報章,把它們分門別類,方便研究。
吳昊家中放滿不同舊物,包括超過百年歷史的壁爐,上面擺放了古董鐘收藏。
吳昊家中放滿不同舊物,包括超過百年歷史的壁爐,上面擺放了古董鐘收藏。
吳昊對香港研究的「祖師爺」葉靈鳳尤為敬佩。家中的書桌及幾個書櫃更是葉靈鳳原有的。
吳昊對香港研究的「祖師爺」葉靈鳳尤為敬佩。家中的書桌及幾個書櫃更是葉靈鳳原有的。
吳昊蒐集了大量五十年代通俗小說。
吳昊蒐集了大量五十年代通俗小說。
吳昊每次去旅遊皆會從當地購入書本,鑽研當地歷史。此為他跟太太在墨西哥所購得的Maya: Divine Kings of the Rain forest。
吳昊每次去旅遊皆會從當地購入書本,鑽研當地歷史。此為他跟太太在墨西哥所購得的Maya: Divine Kings of the Rain forest。
一般人覺得娛樂小報價值不高,但吳昊認為它們能反映時代文化。此為他所收藏七十年代的《明燈日報》。
一般人覺得娛樂小報價值不高,但吳昊認為它們能反映時代文化。此為他所收藏七十年代的《明燈日報》。
【明報專訊】香港著名編劇、掌故專家吳昊於2013年隨風遠去,繼續他在另一個世界的獵奇尋寶之旅;而他生前蒐集的多本奇書、報刊雜誌、舊物,亦積聚成一片知識汪洋,從中折射出他一生所鍾愛且不斷鑽研的五六十年代。一般人或因應自己的志趣而購書,但吳昊是為保存一個年代而「救書」,忙不迭的把人們丟棄的陳舊書刊搬回家。或許這些通俗小說、八卦小報被圖書館嗤之以鼻,但吳昊就是愛它們的生活趣味。吳昊太太憶說:「很多人會寫香港的正統歷史,吳昊就是愛研究小是小非,因為從中可見到香港的生活民情。」
吳昊收藏的書本記載了一個奇窮但同時新奇歡樂的五十年代——全民沉迷字花賭博,在梅窩開墾果園並建碉樓自衛的「大天二」,在街頭流連彈波子和玩荷蘭水蓋的街童,甜苦紛陳得來亦不乏光怪陸離。而吳昊的戀舊情結,或許源自一個時鐘——「吳昊小時家貧,父親早逝,他是靠救濟品過活的。家人把家中許多物品都典當,包括一個吳昊很喜歡的古董鐘。他一直記住這個鐘,長大後常到舊物店買下許多古董鐘,這或許是他補回童年缺失的一種方法吧。」吳太說。所以吳昊逛舊物店舊書店,一方面蒐集五六十年代的生活用品,另一方面埋頭書籍報刊,梳理拾遺以重現五六十年代的奇人軼事,或許都是嘗試貼近自己錯過了的美好童年。憶起常常跟丈夫逛舊物店的往事,吳太仍甜笑:「他一邊找東西,一邊跟我說故事,告訴我這個熨斗的用途,那個作家有多厲害,我在他身上學到好多。」
珍藏報刊奇書 不放過小報
吳昊著作多,歷史掌故都信手拈來——其中一大重要來源就是他家中整理得井井有條的報刊雜誌。吳太把一本本的厚重資料夾放在枱上介紹﹕「這些都是有關香港研究的剪報,另外也有更專門分類的,如作家、電影等。」吳昊與太太更為書房裏浩瀚的資料做了個簡單的索引系統,把資料分門別類,查找關鍵字便可找到相關資料。此外,吳昊還收藏了一整個六十年代的報紙、電影刊物。另還有娛樂小報如《明燈日報》、《星期報》,甚至四十年代的《華僑日報》及《文匯報》也有。吳太說「圖書館一定不會保存小報,因為認為它沒有文學價值。但其實你可以從中得到有趣的發現,比如這個Revlon的四十年代粉底霜廣告,跟現在的化妝品廣告多不同!」所以吳昊只要見到被人當係草的舊報紙,他都會當係寶把它們統統買下,為一個時代的聲音噪鬧作存念。除了報紙外,他也收藏五十年代的通俗小說,如周白蘋、仇章等人的小說等。或有人認為這些小說藝術價值甚低,一味誇張渲染,但吳昊卻樂此不疲的研究:「他認為從這些小說中看到當時的民生面貌,像是當時流行到舞廳跳舞,又會開車到青山酒店喝下午茶。」而吳昊也曾出版兩本諜戰小說,從中能瞥見五十年代通俗小說對他的影響。「他常說,若他不買,這些書就會被丟棄的了。」吳太說。所以吳昊抱着的是有如書之使者的使命,把書買下來為歷史存檔。吳太對日益增多的書藏沒有丁點怨言,不停想辦法幫丈夫增加收納空間。「我只是他的小幫手而已。」吳太謙虛地說。
旅遊前後 讀書研究對比
除了陳舊雜誌及奇書外,吳昊的書架更是包羅萬有。首先,當然不乏吳昊極為欣賞的兩位香港研究前輩:葉靈鳳(葉林豐)和魯金的著作,如《香港方物志》及《香江舊語》等;另外亦有被視為正統歷史外的野史書,如《清代廣州的巴斯商人》、《明清社會性愛風氣》、《西域文化影響下的中古小說》、《勁歌:迪斯科簡史》等。比起正經八百的正史,吳昊更醉心於庶民的生活文化。「他就是一個偏門另類的人。」吳太笑說。再者,吳昊的碩士論文題目關於吸煙對明清社會的影響,而博士論文也即是吳太最欣賞的吳昊著作:剖析婦女服飾變化的《都會雲裳——細說中國婦女服飾與身體革命(1911-1935)》,在學術界來說,算是破格另類的著作。吳太記得,吳昊足足花了十年去撰寫他的博士論文:「當時他每天下班後,都會準備一大袋硬幣,因為香港大學的影印機只收硬幣,他要去影印資料!」十年來,吳昊花了大量心力蒐集資料、研究,再反覆編輯及修訂,終成這本令夫婦倆自豪的論文,也成了吳昊除香港掌故外一大研究成就。
吳昊的客廳也是個小小的展覽廳,陳列了多年來兩夫婦到處淘寶的收穫——大大小小的古董鐘、燈罩、胭脂水粉盒、煙具,甚至有一個超過一百年歷史的壁爐(是真的)及一部仍能運作、從倒閉影樓中救回來的木製8×10相機。舊物層層堆放,流出一份五十年代的厚重生活質感。同時間,書房裏的一邊書架則放滿了種種收藏圖錄,讓吳昊可對應自己的收藏,從中猜測舊物的年代及出處。圖錄中羅列多年來不同款式的多士爐、收音機、鹽瓶,光看書已教人眼花撩亂。此外,吳昊也愛「對應」的是旅遊書——夫婦愛把臂同遊,尤其到吳昊酷愛具古老歷史文明的國家如伊朗、埃及、瑪雅文明的墨西哥等。每次旅遊前吳昊會先着手研究當地的歷史,到訪該國後又會從當地購書,回港後仔細閱讀,看看書中所寫的與親眼所見的有何異同。吳太印象最深刻的是到復活島旅遊的經歷,吳昊於2000年患病,一直擔心自己未必有機會到訪當地,結果在2005年就真的實現願望:「見到巨大的石像真的好開心。站在那裏,想起古人,有種那麼遠這麼近的感覺。」吳太又說跟丈夫旅遊就像擁有一個私人導遊,因為吳昊知識豐富,講故事又吸引,她笑說:「所以跟他旅遊有很多趣味。」記者遂問,那吳昊還有什麼是你所欣賞的呢?吳太不斷的數下去:「他不計較,對人真誠,從來不吝嗇,有求必應……」
葉靈鳳書桌 靜躺吳昊書房中
吳昊的書房放了一張偌大的木書桌——經打聽之下,才知道那本來是葉靈鳳的書桌,當時他搬家,家具無位擺放,便轉讓給吳昊。兩代致力於香港研究的文人,都曾伏於此桌上日夜研讀書籍、著書立志,讓香港靜默無聲的人與物得以在書頁間存活。
想到這點,這張書桌彷彿帶種超時空的靈氣。人雖已逝,但吳昊所留給我們的燦爛年代就如他所收藏的舊物一樣,依舊流傳下去。
■profile﹕吳昊
吳昊,原名吳振邦。香港歷史風俗掌故專家、編劇、浸大傳理學院電影電視系前系主任。著有《風月塘西》、《回到舊香港》、《香港老花鏡》等作品。
文:吳世寧
圖:黃志東、中大圖書館
編輯/高卓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