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obostory.wordpress.com List

Friday, May 8, 2009

张俭东三十年默默抢救木鱼书



2008-02-25 09:09:49 来源:东莞日报

 

   据东莞日报2月25日报道  木鱼书中很多写的是莞人莞事,东莞人比较熟知、传唱甚广。从明朝时起直至民国期间的数百年间木鱼歌一直是东莞地区的流行歌 曲。1949年前,木鱼书已式微。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木鱼书被列为禁书,从此木鱼书在市场上就销声匿迹了。为了让这些珍贵的木鱼歌留存下来,东莞人张俭东 在过去三十年间默默地进行着抢救工作。

  

  

未装裱的木鱼书如此破烂

  张俭东又名张铁文,1944年10月生,篁村卖狗地(旧名投墟)人。

  现在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广东省楹联学会、广东民俗学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会员;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新故事学会常务理事。

  2006年至2007年10月被聘为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顾问、专家组组长。改革开放以来,他就开始搜集到处搜集木鱼书。

  木鱼书又称摸鱼歌,是唱本,是弹词,可阅可唱。东莞人唱时多取用三弦伴奏,故木鱼书又名木鱼歌。摸鱼歌取用故事诗歌的形式,起良言警世的作用,因其与佛僧敲木鱼诵念经文、劝人为善有相似之处,故又称为木鱼书。

  

  

张俭东三十年默默抢救木鱼书

  秘密搜求木鱼书

  1979年,改革开放之风刚吹到东莞,有一天,中国旅行社的一个华侨旅游团到东莞旅游。其中一个游客来到《莞草》编辑部欲买木鱼书《金山信》。

  张俭东知道《金山信》是本反映华侨、尤其是东莞华侨血泪史的木鱼书。因东莞是侨乡,该书在东莞广为流传。其时 虽吹改革开放之春风,但因木鱼书仍未被解禁,无人敢卖。加上1949年前,东莞已没有出木鱼书了,哪里还有木鱼书呢?张俭东说没有木鱼书卖。但从此后,他 就开始秘密地打听何处还有木鱼书。

  1981年,有人传来消息,道滘有个叫盲炳(叶炳)的至今仍在唱木鱼歌,有人在他家买到木鱼书。

  张俭东马上到道滘找到盲炳,要求买木鱼书。盲炳说:“我只会唱木鱼歌,没有木鱼书卖。”张俭东解释:“我是县 文化馆的、听说你这里有书卖、你卖本给我吧。”盲炳听说是东莞县文化馆来的人,很激动,说:“之前我为两餐、偷偷摸摸,关起门来自弹自唱,录成音带(卡 带)卖。现在县文化馆来人上门求买,我很激动,大概是世道变了。但确实没有书卖,我可以当场弹唱录成录音带卖给你,每盒带5元。”

  张俭东心想,我一个月的工资才30多元,买一个卡带要5元,加上来回的路费,餐费一个卡带岂不是要7-8元? 太贵了,无法,既然来到,总不能空手而回,便咬咬牙说:“好吧,就买《金山信》。”于是盲炳摆摆手,示意在场的人不要嘈,以免影响录音质量,就抱起三弦自 弹自唱起来。他一唱就是5个卡带,稍停下来对张俭东说:“现在唱了5盒带、唱完《金山信》要8盒。”问是否要唱完。这下为难了,张俭东一个月工资还不到 40元,单单买一本《金山信》的盒带就花去个一多月的工资,心痛啊!张俭东掏出钱包打开一看,不到40元,脸觉得有点热。肓炳虽肓,但他的感官却很灵敏, 心想,来者很可能不够钱买那么多盒,在征询意见之后,录了5盒带就不录了。

  张俭东怀揣着不完整的《金山信》录音带,带着几分酸楚回到了家。

  被批评行动依旧

  俗语说: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张俭东购买木鱼书是秘密进行的,但不知何故,此事被传了出去。为此,他被批评过,甚至被警告过。

  受到批评甚至警告、张俭东表面上接受,但他觉得仍不平,心想木鱼书是禁书,为何民间和华侨那么中意它,冒政治风险都要唱、要买呢?

  于是他暗地里仍在继续搜求木鱼书。求售、收集行动依改革步伐的深入而加快,由起初的暗里收买变成后来的阳光收买。经过近30年的努力搜集、收买、交换,如今木鱼书在张俭东自建的房子里堆了半层的楼房。

  我顺手在书柜里拿了一本《二荷史》翻开一看,原书已非常破烂。虫蛀的孔、时光磨的痕、手翻破的书角触目皆是, 每页都被重新装裱过。张俭东说:“买回来的木鱼书都是这样的、为了把书修补好,要买很多宣纸回来,依不同的尺寸把纸裁开,用水把书浸泡、去除尘垢,用牙签 竹枝等,小心把书页展开,把纸屑复回原位,晾干之后再装裱。每一个动作都得十分小心,否则,丢了一片小纸屑都很难办。之后他拿来一本破烂得字都看不清楚的 书装裱一页让我见识见识。只见他提来一壶水,把要装裱的书页铺开在木板上,然后用水喷一遍,又拿来小刀,小心地把卷起的书页挑开、摊平、又把行将丢失的纸 屑复位,晾干后又小心地涂上糨糊,再贴上已裁好的宣纸。他说:“这是轻重缓慢之功夫,快不来,很费时费神的。重新装裱一本书、往往要几天时间,装订好后还 要查阅、补回丢失的字。这个过程有时要很长时间。为什么呢,因要找懂得该书内容或会唱的人请教,请别人帮助把丢失的字句补回。”

  我问他这里有多少木鱼书、他说没有统计过,估计超过200种,超过1000卷。大多数都是东莞的“萃英楼”、 “翰文堂”、“明秀堂”和广州的“五桂堂”“以文堂”“醉经堂”等出版的,还有小部分是佛山的“芹香阁”和湛江赤坎出版的。上述都是广州话语区的木鱼书。 他说有一本是1985年出版的用潮汕话唱的木鱼书。张俭东说:“之前以为木鱼书只有广州白话语系的地方才有,想不到潮汕地区也有木鱼书。”

  张俭东介绍,这满屋的木鱼书中搜求,收买的过程都很艰辛,唯《粉妆楼》让他最感遗憾。

  那是2006年冬天的事。一天,张俭东路经莞城新河北路时,几个妇女在一起唱木鱼歌,其中一个认识他的人对他 说:“有人有一套《粉妆楼》,你买不买?”张俭东高兴地答:“买。”那妇女问他能出多少钱要。张俭东说:“按市场价格应是2400元一套,大家这么熟,能 否相宜点,2000元卖给我呢?”妇女表示要传话后再答复。

  几天过去了,张俭东又到新河北路问询木鱼书之事。那个妇女回答说:“早几天被一个香港人以6000元的价钱买去了。”听了此话他感到有点可惜。

  他介绍,那套《粉妆楼》保管得很好,没什么破烂,如果当初她说要6000元才卖,他也会买下的。他还介绍按现在的价钱,那套《粉妆楼》应值2-3万元。现在成了他人手中物,张俭东连说几声:“十分遗憾。”

  

  

已装裱好的木鱼书

  不惜重金大量搜集

  张俭东介绍,木鱼书若果书好,没什么破烂,妇女们通常是不会把书卖出去的。因为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木鱼书又成了禁书,被烧的烧,烂的烂,丢的丢,剩下的她们都视为宝贝,不会卖,但可借来复印,不过价钱很贵。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就到过广州的中山图书馆查阅过木鱼书资料,见到一本《金刀记》便向图书管理员提出要 求复印,得到首肯后欣喜若狂。可是一问价钱才知复印一页要2.7元,且不能一次复印完,每次最多可复印1/3。这样下来,完整得到一本《金刀记》的话,最 少要几百元,加上差旅费、餐费等,合共近千元。以他当时的工资收入,要几个月工资凑在一起才可复印一本,他觉得成本太高了。可是一书难求啊,后来他咬紧牙 关说:复印!于是去了三次广州,花了近千元,才把一本《金刀记》复印完,之后他觉得顶不住了,只好另想他法。

  不去中山图书馆的他,转而向东莞的民间搜寻。一次,一位老太婆对他说,手头上有一套《钟无艳》复印本(6集共 60卷),张俭东喜出望外,马上问能否借来复印。老太婆说:“可以,不过我在厚街的熟人处借来复印的,花了600元复印费,你若要复印,可要给点费用予我 的。”张俭东答:“可以,只要你肯借我复印,你的600元复印费我给你。”就这样,张俭东等于用1200元的费用,复印了一套《钟无艳》。后来,他在其他 地方又发现了一套全集的《钟无艳》,这次可高兴了,用4000元把它买下来,因这套书比较破烂,回来后又花了近万元才把该套书装裱好。

  为《过埠消愁歌》三赴桥头

  2002年,听说本市桥头镇的迳联村有人有本《过埠消愁歌》,张俭东心想:我这里已有一本《过埠歌》,又何来一本《过埠消愁歌》呢?去看看。

  第一次到迳联村,找到罗姓的妇女,她把书拿出来给张俭东看,不止一本,而是几本。其中一本是手抄本的,书皮还 写着“民国廿二年抄”,让他心动不已。张俭东介绍,《金山信》、《过埠歌》写的都是远赴南洋、金山的男人的思乡之苦,而这本《过埠消愁歌》写的则是过埠女 人的艰辛,比较少见。可是这位罗氏妇女说什么也不肯让他拿走,更不肯转让。张俭东带着遗憾乘车离开了桥头。

  大约10天后,心有不甘的张俭东又一次去桥头。这一次他把印刷好的《过埠歌》也带去,希望能以新换旧。罗氏看 到他带去那本全新的《过埠歌》很高兴,张俭东见此马上暗示:“可以把这本新的《过埠歌》送给她,又出钱把她手中的《过埠消愁歌》买下来,可是她又一次把书 收回,不肯转让。这一次张俭东又空手而回。

  又过了10天,张俭东先拨通了罗氏的电话,提出购书条件:送一本新的《过埠歌》给她,买对方的《过埠消愁歌》,回来把装裱好的《过埠消愁歌》复印一本给罗氏。这一回罗氏妇女觉得手中的书已破烂,自己又不会修补,烂了又觉可惜,就同意了。

  为得到这本《过埠消愁歌》,张俭东去了三次桥头,他说这样好事多磨的事真是记也记不清了。

  收集整理花费数十万

  搜集回来的木鱼书,大部分都是破烂不堪的,为了抢救这些书,张俭东雇了3个工人帮他整理,重新装裱、修补、打字。但校正这工作没办法,只能自己一个人做。

  他说,搜集这些木鱼书花费超过10万元,装裱又花去10万元,付工人工资10万元。这些年来若不是家人的支 持,他是很难维持下去的。前两年,在市文化部门的支持下,他整理出版了两本《东莞木鱼书》,一本是《金叶菊》,一本是《金丝蝴蝶》。现在已经整理好可以付 印的有《背解红罗》1本、《粉妆楼》2本、《日边红杏》和《梅里争春》合为1本,共4本。待整理、抢救的还有一箱箱的堆在家里,但要出版这些书,经费从何 而来?他说现在的头比斗还要大。

  不过张俭东表示,除非自己破产了,无以为计,否则,为抢救木鱼书,他会苦苦地撑下去。

  开博物馆是最大的心愿

  在与张俭东的详谈中,他曾经几次提到想办家木鱼书博物馆。

  我问他为何那么强调要办博物馆,他介绍在这二三十年搜集木鱼书的过程中,他认为还有一部分木鱼书散落在东莞以 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若像过去一样游走于各地搜求费时费力又费财,困难不少。若办一家博物馆,就能为木鱼书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交换、收集、研究和抢 救木鱼歌的地方,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集社会的力量抢救木鱼书。

  他表示,若此事能成功的话,人们要查、要看木鱼书,要唱木鱼歌,就不用再到欧、美等地方去了。(责编/小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