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obostory.wordpress.com List

Tuesday, March 31, 2009

“二楼书店” 辗转二十年

二楼书店辗转二十年


  
3月初的香港,位于繁华街道的三联书店,正在开着一个追思会。被凭吊的人,生前穷困潦倒,赖以谋生的小店铺由于负债累累被勒令清盘;这个人,生前从未出版过只字片语。但是,还是这个人,死后被誉为香港的文化推手,在他去世后一个月,仍然有许多文人,对着他的照片,一遍遍怀念,一遍遍回忆。
  2008219日,香港本地报纸的港闻版刊出一则新闻:除夕夜前,某偏僻货仓货物倒塌,压死从事货运代理的小商人,事发14天后,才发现早已腐败的遗体。更确切的情况是:货仓里迎面倒塌的,是整整20箱书。被书埋葬的,是青文书屋的主人罗志华。这个爱书如痴的人,让书本变成了他的墓室。
  追思会上,一位嘉宾的一句话,让在场的人们陷入了沉思 —— 在这个时代里,被阅读的书,和阅读书的人,究竟是谁在为谁坚守?

青文书屋
  1981年,第六届青年文学奖筹委会主席张楚勇和十几名青年文学奖获得者聚在一起,拿出身上所有的钱,合股租下湾仔一家写字楼的二楼商铺,开了这家名叫青文的小书店。
  那间书店真是可怕,就连最明亮的正午,楼道里也都昏黑一片。书店里四壁全是书,一直堆砌到天花板边上,只余一条逼仄的过道,过道上隔三岔五地站着几个人,动也不动地低头专心看书 —— 这样的看书人,香港人把他们叫做打书钉
  书店开张前,第五届文学奖筹委会主席陈庆源写下了这段豪情壮语 ——“我们有一个宏愿,要建筑一座坚固的大桥。桥的这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桥的另一端是通向人类终极的理想。我们坚信,文学能导人思索、发人深省,更能开拓人类的创造力,改变不合理的现实,建立理想的世界。
   青文的一干创始人办征文,搞讲座,举行文学生活营,组织出版文集,在大学和中学里搞大型书展。网罗香港的杰出作家当评判,到台湾找到雕刻家朱铭为书屋雕 出李白醉酒的奖杯,更跑去北京拜会朱光潜、沈从文、艾青等文化大师,把访谈内容刊成单行本。当时,文史哲书籍非常好卖。青文书屋挑书的本领又确实独具只 眼。走向未来丛书与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和内地几乎同步开卖,售价是人民币标价的10倍,却依然几次断货。历届青年文学奖的手制单行本文集一再扩印,最高时再版1万册,不出一年便轻松售空。

接手青文
  1988年,青文的创始股东们决定把股份全数转卖,罗志华以高出两成还多的出价,赢得了书屋。
  罗志华接手后,青文开展了订书的业务。往来其间的熟客如果听说最近有什么好书,可以直接向青文订货。客人下订单的大多是一些冷僻难销而又价格不菲的书籍,除了青文,恐怕在香港再找不到一间书店愿意这样不惜成本地四处寻找。
  有人说,罗志华接手后的青文举办文化活动少了,各项服务业务却多了。或者说,青文的理想化色彩少了,却成了一家更纯粹的书店。确实,尽管20年来一直在和书打交道,但罗志华从来不以文化人自居,他不发表文章,更没有著书立说,只是默默地做着一间小书店的经营者。
  16岁那年,一直认真努力学习的罗志华突然决定辍学,本来以他的分数,是应该可以念香港大学的。罗志华的理由很简单 —— 念到历史书时,香港的殖民地地位让人不开心,华人觉得在香港没什么发展空间。而望向现实社会,也会发现读书人身价不值几文,生活日新月异的,都是生意人。辍学后,罗志华去三联书店当店员。
   旧同事们对青文的未来并不看好。当时,青文月收入在七八千元左右,除去租金水电后所剩无几。青文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一些别无买处的好书和青年文学奖获 奖作品的单行本。前者主要是从内地进货,后者则是香港的本土力量。罗志华接手还不足一年,内地的人文社科类丛书数量突然大减,进货渠道也出了问题。而最早 致力于青年文学奖的那批人陆续离去,青年文学奖在高校里的影响力渐渐淡了下来,单行本再也没那么好卖了。
  罗志华的方法很简单,青文取得了出版社的牌照,一边用以扩大书屋的影响力,另一边又把在装帧、校对、出版等环节取得的收入全都贴补进书屋的日常经营。由一个小老板进化为独立出版人,罗志华的举动在当时的香港极为鲜见。
  香港出版社是纯粹商业机构,畅销书作者炙手可热,但一些冷门的书刊哪怕是苦心经年写出,也很难有出版社答应为其出版。在罗志华一人编辑、一人排版、一人印刷、一人订装、一人搬运的一人主义之下,陈云、陈冠中、丘世文、罗贵祥这些今天依然活跃于香港文化界的作家出版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部作品。

一人战争
  尽管内地和香港有着迥然不同的发展环境,但两地在阅读市场上却有着相同的脉络 —— 文学类书刊在上世纪80年代迅速兴旺,又从90年代起迅速衰落。旅游图书、八卦杂志总是高居畅销榜的前几位,读者依然,口味却变了。对此,作家马家辉用一句不失诗意的话来概括 —— 每一代人,都会有一种文化形式去承载他们的理想。而上世纪80年代的那一代,选择文学。
  在别家二楼书店已经腾出大半空间用来销售DVD的时候,文学书始终在青文坚韧地唱着主角。书屋自行出版的书从初期的四五种增加到三四十种,书店里又无法再腾出空间,罗志华便索性将新出版的书层层叠叠地堆在书架前,经常有读者因为书籍杂乱颇有微辞。
  罗志华没日没夜,只是埋头在收银机后面,穿简陋的T恤,戴厚厚的镜片,连吃盒饭都不出来,忙着编书、校对。客人来了,爱理不理;书乱了,也爱理不理。朋友劝罗志华好好经营,要不就干脆转型。他却说,懂书的人,乱也自然会来。
  不过,客人却越来越少了。几年来,处于昏暗楼层的青文书屋不知换过了多少只灯泡,但出现在罗志华面前的顾客却总是那些面容,无非是年复一年,多了皱纹,少了头发。
  有时,罗志华也会向熟客抱怨生活的不便 —— 没钱交租、缴不出话费被强停手机、要到偏僻的公共浴室洗澡、找到一家便宜饭店,一份盒饭只卖10元,但要走很远……
  1991年起设立的香港双年奖是支撑青文的一大动力。它由香港公共图书馆创办,目的就是为鼓励香港本地作家写作,奖项分新诗、散文、小说、文学评论和儿童少年文学五个类别,每个类别各设双年奖及推荐奖一名。在已评出的九届双年奖中,青文出版的书拿到了12个奖项。
  但青文,仍然像朵微弱的小火苗,能够跳动多久,谁又能说得清呢?
  香港作家叶辉记得,罗志华非常欣赏台湾诚品书店出版《诚品阅读》免费供读者索取的方式,他估量香港的大书店绝不会做这种赔本买卖,便独自以最低廉的成本出版了《诗潮》和《青文评论丛书》。如果说在零售上他无法跟大书店竞争,起码在出版上,他做了一件连大集团也做不到的事。叶辉说,在我看来,那是一场很不公平、也很不聪明,但非常了不起的一人战争

壮志难筹
  最终,马家辉成了青文书屋的最后一个客人。下午,马家辉接到了罗志华的电话:你还约好一套《钱钟书全集》在我这里,快点来取,明天就要关门啦。傍晚6点,马家辉准时出现在青文书屋,罗志华正在打包书籍,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为什么不来个清仓大甩卖?马家辉问。这是多家二楼书店关张前的最后一课,反正已经资不抵债,存下的图书如果不减价清仓,也只好当作废纸卖掉。卖你个死人头。罗志华毫不客气,我把书全部搬去货仓,等有机会重新开店时,再来卖过。
  拎着两大包书,马家辉有些黯然地走下楼梯。罗志华正忙着用螺丝刀卸下招牌,小心地抬到店里仔细抹干净。25年后,青文终于在2006年夏天为自己画上了一个句号。
  20071116日,在青文书屋已经关张15个月之后,由青文出版的《飞天棺材》和《滴水观音》,获得了第九届香港双年奖新诗组和小说组的两项大奖,无意中成了青文书屋最后的纪念。
  整个2007年,罗志华都没有出席什么公开场合,只是不断在电话里对朋友们讲述他的复兴计划”—— 总有一天,青文会重新开张的。话筒对面,无人相信。就像他宝贝似的收藏的那几十箱书,搬到大角咀工业区工厂大厦一个约10平方米的狭小货仓,他把那里叫做青文出版社的陈列室,只是没有人光顾过。
  冷冷清清之中,噩耗传来。很多朋友开始怀念,悔恨没有在之前多帮罗志华一点。叶辉曾在青文最窘迫的时候放弃自己的所有版税,还倒贴钱帮罗志华印书。青文结业时,一番苦心变成白忙,不过,我付出的无非是钱,罗生付出的却是命。
  在所有的悼念之中,也许凤凰卫视主持人梁文道的一句话更能说出众人心声 —— 我们很容易就会感到,罗志华的死其实是一个象征,象征我们的过去;如果不幸的话,甚至象征我们的未来……

过于喧嚣的孤独
  200854日,港岛上环举办了一个并不普通的拍卖会。会场上,循环播出着一部15分钟的木偶动画片《Too Loud a Solitude》(《过 于喧嚣的孤独》)。主人公是一个废纸回收站的工人,孑然一身,没有妻儿朋友,终日在肮脏而潮湿的工厂里将废纸和旧书压扁回收。他从废纸堆中捡到不少令他一 生受用不尽的旧书。最后,他被解雇了,失去了生命中唯一的价值,便抱着最爱的几本书跳进压纸机,按动开关,将自己和书本一起在机器中压碎。
  这场拍卖会,全为了实现罗志华的遗愿。罗志华去世后,姐姐罗清华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一张4716元租金的发票,才得知他已租下了石硖尾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一个70多平方米的单位,又买了4台新计算机,准备再开青文。得知消息,青文的旧书友们无不惊诧:罗志华的复兴计划居然不是白说的。
  叶辉、游静、岑朗天、陈智德、邓小桦、陈志华、袁兆昌……一干香港文化人迅速搭建起青文临时小组,举办拍卖筹款活动。拍卖会上,几米送来了亲笔签名的书画原稿,罗志华是最早把几米画作引到香港的书商之一;词作家林夕送来了他珍藏的画作,在能够精当地选词造句之前,林夕一直是青文书屋的常客;叶辉送来了收藏多年的一套书,21文化视野丛书13青文评论丛书,记载了青文书屋的罗志华时代……在所有拍卖品当中,最让众人动容的,还是那部动画短片,剧情宛如罗志华单调而丰富的一生。这部动画片,刚刚在美国艺术家Genevieve Anderson手中杀青。在听说罗志华的事情后,她立刻把拷贝捐出,说:当我向别人转述罗志华的故事时,所有听过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整场拍卖会共筹集了7万多元钱。按照石硖尾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每月6000元的租金计算,足够维持一年。
  58日,叶辉、游静等几个朋友到石硖尾实地勘察。地方虽偏僻,却由政府投资建立起了一座堂皇的写字楼,专做扶持文化事业之用。楼盘周边,有简陋却实惠的茶餐厅、星罗棋布的学校、剧院、大排档,俨然十几年前二楼书店旺盛之时的旺角。
  那间由罗志华订下的铺位里,四壁空空。房间正中堆放着十几箱藏书,这些书,从青文书屋挪到大角咀仓库,又从仓库挪来这里。再过两个月,它们就要被重新摆上货架。青文又要开张了。

刊载于:二楼书店辗转二十年 作者 甲子 20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