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obostory.wordpress.com List

Sunday, January 23, 2011

開卷看世界﹕大巧若拙——讀薛仁明《胡蘭成——天地之始》

開卷看世界﹕大巧若拙——讀薛仁明《胡蘭成——天地之始》
(明報)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05:05
【明報專訊】汪精衛的南京政府敗亡之後,全軍盡墨,胡蘭成逃得出來,為汪政府寫後話,也為自己寫後話,乃邀天之幸。流亡日本 三十年,不認叛國之罪,也不入日本籍,無視權威,以我為主。政治上的失敗者竟活得精彩,有許多人忌恨,更有許多人敬重。一九五〇年九月胡蘭成偷渡日本,十月十二日致書唐君毅,說自己在中國境內流亡五年以來,幾度面臨絕境,已堪破生死,「善幸生死之邊緣甚寬,足容遊嬉耳。」

處變不驚,臨危而安,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這是漢代的黃老之道,也是唐代的禪者修行,卻不是宋人的輕巧而執著。日本人學得中國的宋風,卻學不到唐風,至於漢風,即是中國與印度 交流之前的本土文明,日本欲學而不得。宋是中國文化純粹下來、安靜下來的狀態,漢是雜亂而躁動的狀態,唐是雜亂而安靜的狀態。是故,宋風容易學,也容易混淆,以為宋風承繼了漢風與唐風,學得宋,便得了漢唐。誰不知這三代是各有隔斷的,要自己領會和承繼。中國人以前自稱漢人、唐人,只是敬仰祖先,很少知道漢唐是什麼回事。經歷蒙古 、滿清和蘇聯的異族統治之後,認為胡風就是漢風,認為胡語就是漢語的國人,比比皆是。此國運之所以顛撲也。

失敗者承載文化大氣

成功者是不自覺的,是故我們很難從成功者身上學到什麼。就如我們不能從司馬懿身上學到什麼氣質,要從劉備、諸葛亮身上學,從曹操身上學。曹操為他人作嫁衣裳,也是失敗者。文化的大氣,要從失敗者身上學得。是故司馬遷寫《史記》,寫項羽的,比寫劉邦的精彩。寫刺客、遊俠的,領命渡江,一去不回的勇士,比安邦定國的君王來得精彩。一國文化的靈命,就顯露在失敗者的身上,從項羽的身上,學得中國人的浪漫淒絕。劉邦乃一無賴,斬白蛇起義,浪蕩兒立國制禮,有可學之處,但難學。萬一劉邦失敗了,也是個精彩人物,胡蘭成稱之為跌蕩自喜。

一個對失敗者不尊重的朝代,一個對失敗者不敬佩的地方,就是一個喪失文化靈命的朝代,喪失文化靈命的地方。中國文化,除了禹湯文武,周公孔子,還有精衛、刑天、孫悟空與白娘娘。陶淵明《讀山海經》詩云﹕「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薛仁明《胡蘭成——天地之始》,是為失敗者立傳。

胡蘭成的著作,我在大學時讀,時維一九八二年。二〇〇三年,遭逢劫難,重讀胡蘭成,二〇〇四年一月,寫了胡蘭成著作之評論,近六千字,在《信報》文化版刊登,是年仲夏,在書展 巧遇遠景出版社沈登恩先生,說要為胡蘭成重新出版《今生今世》足本,便將報章的長文贈予《今生今世》為跋,結束一段讀書因緣。

胡蘭成生性叛逆,喜歡造反,中學被停學、郵局被解職,汪精衛政府的公職也做得生澀,然而天資聰穎,兼且在山明水秀之地長大,參了天人之學,故可以通解學問,看透時局,可以與劉景晨、梁漱溟及唐君毅等大儒交遊。他也是一早看透中共是秦皇之政,而謝絕毛澤東 之請,不上北京 與梁漱溟共謀設立文化研究院之事,逃離中國。「從來貧寒之家的子弟多有志氣,志氣是生在薄衣儉食,肌體對於大自然的星風月露的感激。(《禪是一枝花》)」 就如六祖慧能未出家學佛之前,已在粵北的山頭砍柴燒飯,參了天人之學。胡蘭成只在燕京大學旁聽一年,得學問之朝氣,卻未入現代的學術論述規範,故此讀胡蘭成,可以讀到樸拙的學問,也是心靈真實相信的學問,修煉得來的學問。修煉得來的學問,只是傳予朝夕侍奉的弟子,難得胡蘭成也寫出一些,讀他的書,是賺很大的便宜。假若時間不夠,不能讀《山河歲月》、《今生今世》、《革命要詩與學問》與《禪是一枝花》,可以讀薛仁明的介紹,薛是胡蘭成的護法將軍。

文白夾雜而生澀可喜

讀胡蘭成,就是要讀中國的漢唐之風,大氣淋漓而不裝模作樣。由於胡並非書香門第出身,也未在古文下苦功,故其文句無漢唐風,反而因為初喜蘇東坡詩詞,復受張愛玲之議,欣賞民間說唱,頗有宋詞元曲之婉轉多姿,又有民間白話之潑辣生澀。故此,有人讀出樸拙而喜歡他,有人讀出綺媚而貶斥他。胡極愛古文化,極愛江浙鄉土,白話摻有用文言及吳語,愛用單音節字,許多文句似通不通,以婉轉之文而寫壯闊之氣,讀胡蘭成之書,也可學文筆,特別是香港的粵語文言寫作,頗可參考。如這一段,是以宋人的婉約筆法寫漢唐大氣﹕「維摩詰經裏有一節寫天女散花,不著佛身,不著菩薩身,我亦如此,罪福一時皆滅,不著於身。(《今生今世》下冊)」 下面一段,是現代人的哲理,卻用了宋元的語錄體,不事雕飾﹕「現代人要從社會的過多保護與龐大機構、與生活上的過多物量解放,並且從過多藝術,過多的理論與經驗解放出來,把身體顯露於大自然的金風。(《禪是一枝花》)」 這是唐末五代高僧雲門文偃說的「露體金風」。

台灣 老一輩散文名家王鼎鈞說﹕「張愛玲可學,胡蘭成不可學;學張愛玲生,學胡蘭成死。」畢竟,他是用詩的精神來寫學問,要懂得詩意,又有求學問之心,讀胡蘭成,始能讀得出個來歷。學胡蘭成死,也是值得。

文 陳 雲

編輯 曾祥泰

Thursday, January 20, 2011

在香港逛书店

作者:望月者 提交日期:2011-1-17 20:49:00

在香港逛书店?有没搞错,就好比去沙漠寻找湖泊一样。实际我觉得“文化沙漠”这个称呼有些误读,这个城市有书店,有读书人,有无数的艺术展览音乐会,还有许多表演工作坊……若所有这些的汇聚能称之为“文化”,那么不管水量大小,它总归是条河流。大概因为在一个商业高度发达的社会谈文化尤显奢侈,爱好文艺更不合时宜,而从事文化业的也比别处多几分艰辛,香港文化因此,给人一种“沙漠”般的苍凉感。

但香港是有文化的,尽管它们像“二楼书店”一样隐身逼仄的高处,需要你稍微费劲仰一仰头,才看得见。

一、小资但必须:库布里克书店

仅仅一个库布里克书店,就使香港的书店地图有了沉甸甸的份量。记得第一次听说世界上还有一家以库布里克命名的书店,是在麦田书店,马力告诉我的,他刚和朋友们参加完香港书展。我有些吃惊,这样的书店竟出现在香港,光从名字,便“嗅”出一股叫板现实及不甘心的执拗劲,总觉得那是某香港的堂吉诃德挑战风车的行为艺术,维持不了多久。

可事情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香港的库布里克书店不但维持下来,还发展成为多元化的文化聚散地,加入了图书发行、音乐会、驻场作家/创作人工作坊、讲座、诗会、一人一故事剧场等项目,俨然成为香港文化的一处醒目风向标。这还不够,还把场子拉到了一向以“文化”著称牛逼哄哄的北京,并立马获得京城一众文艺青年的热烈拥戴,成为外省文艺青年进京“朝圣”的报到处。你在百度键入“库布里克书店”几个字,能跳出来无数页面,都是关于某人如何大费周章,终于找到库布里克书店的经历,一方面说明这书店的确“隐蔽”,另一方面也证明其吸引力的确非凡。据说,正是由于地处偏僻,许多文艺青年干脆整天泡在里头,读书上网写字,渴了饿了就在书店附设的咖啡馆点餐解决,其情其状已颇有当年萨特波伏娃他们在巴黎左岸混着的风范。

我早已过了看见无所事事作沉思状便由衷赞叹的理想青年阶段,而身不由己进入一看见理想的小火花倏忽一闪便由衷为其担忧的世俗中年阶段。理想不能当饭吃这个道理总会被不谙世事的我们嗤之以鼻,但也总有一天会无奈承认,社会便由否认的一部分我们和承认的一部分我们组成,前赴后继、生生不息。全是否认,这社会就要乱套;全是承认,这社会也便没了希望。幸好一代过去,一代又来,理想和现实,总交替而行。

必须承认,理想的成本是巨大的,谁来承担这个成本,为自己以及别人的理想买单?办一家书店,一家文艺小众、每天有大量年轻人蹭书看、但真正掏腰包的少之又少的书店,办一家非但不制止这些行为、还想方设法把环境搞舒服咯好让他们更肆无忌惮蹭书看的书店,似乎已不止”理想“二字所能解释,这简直是种任性——在强大财力支撑下的任性,好比给自己买下一个贵重的芭比娃娃。果然,后来少言告诉我,库布里克书店其实是香港百老汇院线老板的“玩票”之作,难怪无论香港还是北京,书店都紧挨着一家专放艺术影片的百老汇影院。明摆着赔钱,可《我爱我家》的和平讲话,有钱嘛,就爱这么花!

原来我隐约的猜想没错,这的确是一次属于富人的任性,一个有关奢侈的大玩具。可我多么希望全天下的富人都以这种方式发泄他的任性,而不是去豪赌、买宝石、包养明星。

研究了一番地图,决定步行,从我住的旺角到香港库布里克书店所在的油麻地,也没多远。弥敦道太吵太繁华,沿着与弥敦道平行的上海街一路前行,穿过许多老旧但充满生活气息的街巷,看见“众坊街”的牌子右转,顺利找到骏发花园百老汇电影中心,而书店,就在影院的侧边。相比起位于北京当代MOMA的“姊妹花”,香港这家无论从寻找的难度到赫然出现的面目,都太过平常,难以唤起长途跋涉屡番受挫终于抵达、苦行似地百感交集。论面积,也比北京那家小了不少。我甩甩头,决定把“北京”这个参照物彻底扔掉,回到香港的严酷现实: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有这样一处影像与书的“栖息地”,实在已宽敞得过了份。

进门处竟醒目摆放着几叠《城市画报》,我望着来自云南云县文艺青年维城乱马桀骜的头像,在心里说:“小样,都小资到香港来了!”别以为我在讽刺,小资如今跟《非诚勿扰2》里引用的仓央嘉措伪诗一样,都臭大街了。可小资其实也代表一股“心气神”,代表你对自己和生活的细节有要求。每一点要求,每一个细节,都要打起精神来维系,变着法地玩出花样。生活的城堡,因此坚固和美丽了几分。

凭着丰富的逛书店经验,我眼光一扫,就觉出这家书店书籍分类的贴心合理,比如同一类作品,中、港、台三地出版的相关书籍摆放在一起,既方便了读者比较,也无形中引导了延伸阅读。而这样的书籍分类,是需要工作人员对书有真心的热爱及相当程度了解后,才能实现的。许多书都想买,可掂量港台书的价格,还是勒紧了自己喜出望外蠢蠢欲动念头的缰绳。本来我想找找多年前喜欢的一位香港女作家钟晓阳的新作,可看书架上摆放的,还都是十几年前已收齐的旧作。这位女作家怎么了?是封笔了还是出了什么意外?不得而知。唯一能做的,只是抽出这停滞于时光某处的旧作,缅怀一番。

既附生于影院,自然以“电影主题书店”的特色为经营理念,店中有关电影的书籍不可谓不多,可要么我都有了,要么想寻觅的几本均已卖断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的外国电影大师书系,在此都能看见踪迹,我仿佛也“与有荣焉”——一向在翻译引进方面落后港台的大陆出版业,终于领跑了一回。

还有一个角落,冷僻,但至少存在,使我有些感慨,这就是关于诗歌的一排书架。除北京万圣书园,我还没看见过哪家书店有这么多的诗集卖。相比起一家书店,一本诗集或许是更不值一提但更奢侈的无用品。但每一行诗句都无法只沉睡于诗人的头脑,得给它们一个公众的“卧房”,有一天才可能在我们的心灵被唤醒。

比较来比较去,我这个铿吝人最后只买了赵振开的一本小说集《波动》。为什么买?因为赵振开就是北岛嘛!市面上只见过北岛的诗集和散文,原来早期的几篇小说,都以赵振开的本名结集出版,买这本书,纯粹为了纪念。还买了一本Moleskine《花生漫画》诞生60年限量版笔记本,也是为了纪念。

当然,少不了在隔壁百老汇影院看场电影,这趟旅程才称得上圆满。《挪威的森林》是陈英雄的,而不是多年前在书中读到、在脑海中勾画、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菊地凛子那张大盘脸、那歇斯底里的演出方式与空气般清冽稀薄的直子完全是两码事;爽朗轻快、每有妙语的绿子怎么也变得神经兮兮甚至有些装模作样。幸好还有风,还有Beatles的音乐,还有熟悉的对话,把人带回旧时光。

不过中间还是开了小差,就是绿子第一次在餐厅里主动跟渡边打招呼时,我想起小说中绿子谈及她打工写地图解说的事,诀窍就在于给查到的资料添个性的油加传奇的醋——这不是我给《云游客》写景点介绍正在干的,原来无形中我也做了回绿子:)

【附】北京库布里克书店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外香河园街1号院北区当代MOMA2号楼/香港库布里克书店地址:香港九龙油麻地众坊街3号骏发花园H2地铺


看见众坊街的牌子右转,很快便能找到香港库布里克书店。


库布里克书店和百老汇电影中心,就位于这篇叫“骏发花园”的住宅区内。


《让子弹飞》,会在这里先飞一会儿:)


以我至爱导演命名的这家书店,很显然是家“电影主题”书店。


按惯例与自己喜欢的书店合影一张:)


进门处竟醒目摆放着几叠《城市画报》,我望着来自云南云县文艺青年维城乱马桀骜的头像,在心里说:“小样,都小资到香港来了!”


书店附设的咖啡馆。


相比起北京的“姊妹花”,这里的面积小了不少;可就香港的标准衡量,又宽敞得近乎奢侈。


看见朋友阿刚的《风转西藏》在库布里克卖,很高兴:)


不一会儿,咖啡馆里便“座无虚席”——看来香港的文艺青年也不少啊:)


比较来比较去,我这个铿吝人最后只买了赵振开的一本小说集《波动》。为什么买?因为赵振开就是北岛嘛!


还在隔壁百老汇电影中心看了一场陈英雄而不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附录几张北京库布里克书店的照片。


照例合影。


北京的店面,连休息区都这样大方,够开一家香港“二楼书店”的了!


北京库布里克书店的主色调,是这种果绿色。据说因为颜色不合,开始的装修全部作废,不惜从香港运来各种符合老板要求的“果绿色系”家具和书柜。

二、星光流转、景幻情真:香港电影资料馆

当我说自己有计划要去一趟香港电影资料馆时,香港的朋友说,就在他家旁边。我羡慕地叫道,那你可真够幸福的!朋友的脸上浮现出不知所措的尴尬表情,大概他既不明白我为什么放着那么多赫赫有名景点不去,偏偏要去趟电影资料馆;也不明白自己家碰巧住在电影资料馆旁有何幸福可言。

假如你是一位影迷,假如你是一位有怀旧倾向的影迷,那么城市里有一处老举办回顾影展的电影资料馆,便能带给你不折不扣的幸福感觉。

香港电影资料馆很好找,地铁港岛线西湾河站下,A出口上来,一路都有醒目标识指引。可惜我去的时候不凑巧,资料馆正在举办的“馆藏精选”影展中,唯一想看的胡金铨《侠女》一片,还未上映。转了一圈展览厅,有些怅然,也有些茫然,玻璃橱窗里的书讯海报一下吸引住我,心跳一时都有些加快:原来电影资料馆还自己出书:《张彻回忆录/影评集》、《剑啸江湖—徐克与香港电影》、《胡金铨的艺术世界》、《杨德昌:台湾世界影史的贡献》……都是我想要的!赶紧跑去售票处问,可惜除了《张彻回忆录/影评集》外,其余均已sold out。

【附】香港电影资料馆地址:香港西湾河鲤景道50号


到香港电影资料馆要乘坐地铁港岛线,在西湾河站下车。


我最爱香港的一点,便是细致周到的路牌,连我这个路盲,都仿佛成长为“识途高手”。


从地铁站出来,要过几个路口。别怕,一路都有醒目标识指引。


这满墙星光,你认得几个?


香港电影资料馆的门口很朴素。


我去的时候不凑巧,资料馆正在举办的“馆藏精选”影展中,唯一想看的胡金铨《侠女》一片,还未上映。


可我买到了资料馆自己出的《张彻回忆录/影评集》,也算不虚此行。

三、喧嚣城市里寂灭的孤独:青文书店

在香港逛书店,我给自己预设了两个目标:一个是瞻仰,一个是祭奠。第一个目标已在库布里克书店超额完成,第二个目标却因着沉重而有些迟疑。也不是打消了念头,完成这心愿却仿佛要翻好几座雪山,提前感觉到缺氧。还是地铁港岛线,湾仔站。当我从地铁口钻出来,看到“庄士敦道”的路牌,头脑仍是一片空茫:我即将面对什么,甚至,此行,究竟想寻找什么,混沌一片。只知道,作为一名时时有被书压死恐慌的爱书人,青文书店旧址,是不能不来的。

一次意外,上升为关于书、读书人、乃至一个城市书脉的谶言,关于宿命的黑色幽默,大概是被书压死的青文书店老板罗志华在咽气那刻始料未及的。从书山倒下的夺命瞬间开始,直到隔壁商户闻到异味破门而入,长达十四天的孤独,我想他其实早已习惯。二十年如一日苦苦支撑一间小小的只卖文史哲还自资出版文集及文学评论杂志的“二楼书店”,他留在顾客脑海中的印象,总是在书堆围困下、柜台里那个埋头忙碌的身影。事实上,青文书店的发行部、编辑部、市场部和门市主管、都只他一人而已,难怪有人称其为“独步的书魔术师”。众多纪念文字足以勾勒一个不合时宜者的典型形象,不能因为最终为书“殉道”而美化了他,可正是这拒绝被社会洪流冲涮成圆润使自己也使周遭好过的嶙峋,成就了一个书店伴随一代人成长的记忆、庇护了香港作为一个商业社会还有引以为傲文艺的涓涓细流。

他曾有过一个女朋友,开小巴的。书店老顾客兼老友黄碧云评价:好型!后来没见她上书店,罗志华说,散了。的确,小巴司机,这足以勾起人们类似张柏芝主演《忘不了》浪漫联想的职业,成全不了一场能敌过现实的爱情。更何况,德国汉学家顾彬先生,已在悼念顾城夫妇的文章中写过:“谢烨留下一个沉重的负担:去亲近那些人世间的弱者,既不要被表面的热情也不要被一个微笑所迷惑。”

罗志华是弱者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他坚持的世界,他是绝对的强者;可从社会意义上、用世俗眼光评判,一个四处举债、被影印机供应商上告法庭索偿、三餐不济要远赴异乡教拳谋生、死前连手机费也付不起的倒霉男人,的确只能算是弱者。亲近他,等于亲近一个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世界,于是,小巴司机走了,以后,也再没人来。家家户户准备过春节的时候,一个男人独自去他堆书的货仓点检书籍……

少有人知,罗志华允文允武,长年练吴家太极拳,还常以笔名在武侠论坛发心得文字。可武没能托举住文,香港作家陈云回忆,最后一次接到罗的电话,是07年9月,他说刚从意大利教太极拳回来,却只得当地朋友接济食宿,并无工钱。

2008年2月28日那一刻看来注定要来的。听到这一消息,我们的第一反应大概都跟正在贵州旅行的黄碧云一样,说,早知如此。但我们也一定跟她一样,再无心去什么苗寨。我们在复杂社会中练就闪展腾挪本领的先见之明,在一次孤寂的死亡面前多么苍白。死亡不仅定格了一个人的生命,还映照了我们蒙尘久矣的内心。如《查令街十字街84号》所写:我们都亏欠他良多。

庄士敦道214-216号不在街面上,藏于街边拐进去一条小巷。来来回回几趟,才发现了它。门脸如今叫“台山商会大厦”,楼下有间食摊,正值午饭时分,生意看起来十分红火。试探性走进这个小小的门脸,问一侧小房间里的大厦管理员,楼上是否曾有过一家叫“青文”的书店?管理员是位脸上长满老人斑的老伯,他很不耐烦地回答,搬走三年了!再问,能否容我上三楼看看?老伯挥挥手说,你想看就随便上去看吧,不过你什么也看不到。

的确,坐老旧的电梯上了三楼,迎面而来只是两扇没有任何特点的防盗门。呆立了几秒,返身回电梯下一楼。这憧憬良久几番踌躇的祭奠,就这样草草结束?我有些回不过神。出门的时候被老伯叫住,他说自己从来不八卦的,但这个问题是第一次问:“这几年有很多人上来找青文书店,找这家书店的老板,是不是他欠你们的钱?”一时间我眼泪几欲夺眶而出:这是多么辛辣的讽刺,又是多么妥帖的注脚——关于我们身处这个世界的现实与荒谬。

我告诉老伯,就在他守卫的这座大厦里,曾有过一间拥挤狭小的书店声名远播——以一个人孤寂的死亡为代价。这几年找过来的人们,多是如我这般的祭奠者。来之前,我们都知道,无论书店还是人,均已消逝不见,可就是想来看一眼。老伯点头表示理解,喃喃说着,没欠钱就好。

“在喧哗众声中,倾听内在的孤独与沉默,超越人声的嘈杂,便能获致宁静。”——在香港,一位书店老板的死,让许多人想起捷克作家赫拉巴尔的小说《过于喧嚣的孤独》,不是没有道理:他最终超越,并获致宁静。

【附】青文书店原址:湾仔庄士敦道214-216号三楼B座


我乘坐地铁港岛线到湾仔站下车。


一出地铁站,便看到我要找的庄士敦道。


这条街上还有一家三联书店,没接手青文书店之前的罗志华也曾在此任职。


湾仔一带有不少老建筑,比如这栋叫“和昌大押”的唐楼,已有百年历史,为香港最古老的当铺之一。电影《岁月神偷》中有这么一幕:罗家的大儿子重病入院,奄奄一息,那边护士又催要治疗费。风雨交加的深夜里,走投无路的罗爸爸敲开当铺大门,用结婚戒指换回200元钱,剧中的当铺正是香港鼎鼎大名的“和昌大押”。如今的和昌大押已改造成为时尚场所,二楼是餐厅,三楼是酒吧,顶楼还有一个露天天台,能作为派对、酒会的场所提供租用,费用不菲。


庄士敦道214-216号不在街面上,藏于街边拐进去一条小巷。来来回回几趟,才发现了它。


找到这个叫“台山商会大厦”的小小门脸,就算找到了青文书店旧址。


楼下有间食摊,正值午饭时分,生意看起来十分红火。


斯人已逝

四、希望所在:序言书店

在香港女作家陈宁的微博里看到过一眼序言书店的介绍,从此上了心,把它排上“检阅”香港二楼书店的日程表。之所以选择住在旺角,一个原因也因为这里毗邻二楼书店最集中的西洋菜街。“二楼书店”是寸土寸金香港的独特风景线,昂贵的租金把书店都挤上二楼,由此得名。可实际情况是,租金高企不下,连二楼都成为“黄金地段”,书店只好继续“高攀”,我要找的序言书店,就位于一栋大厦的七楼,应该称作“七楼书店”才对。

楼下是著名的卓悦莎莎,经过几家面容可疑的美发店,找到颤颤巍巍、无论启动还是停止都剧烈一抖的老旧电梯,就能到达序言书店。第一次是上午去的,出了电梯看见昏暗光线下的关门闭户,心里咯噔一下,以为自己又来迟一步。上前仔细“勘察”,才发觉书店的营业时间是下午两点到子夜十二点,我来早了。

换一天特地黄昏时分摸上去,温暖的灯光果然让人心安地亮着。推开门,是间袖珍、但正合我意的书店。书店的气息很难描述,书虫们却都掌握辨识“巢穴”与同盟的神秘暗号,就像我推开序言书店的门,眼光一扫,深呼吸,没错,就是它了!

非要给这种气息“具象”,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心得和仅属于自己的条条框框,正好框进去的书店,就与自己有缘;要是严丝合缝分毫不差,那简直是上天赐予的理想书店,千载难逢。比如旅行作家赋格的标准是这样:“我喜欢的书店基本上都是这种开在老城区的小书店,里面的书一定要多而杂,往往堆满了架子,很密很挤,让人看得脖子疼。最好要有比较多的文史书,要有一个区域都是跟当地有关的书。”

最能体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玄妙的,非书店莫属。不在店面大小、装修堂皇,只要看看书籍队伍的“阵容”,店主选书的眼光、对书的熟悉及喜爱程度,乃至个性主张,都一目了然。人们总说,这世界上有三样东西无法掩藏:咳嗽、贫穷,和爱情。可我觉得至少还得加上一样,便是书店店主的趣味。序言书店老板的趣味无疑是高雅的,但又不端着架子。不让人觉出所谓坚持的沉重悲壮,像店里回旋的小步舞曲一样,古典、但透着股随意轻松。最难得的是,本来就小的书店,还专门辟出靠窗一溜,安放了舒适的沙发、宽敞的木桌,这时候坐满了学生模样的男孩女孩。我在旁边偷瞟一眼,除少数几个在翻店里的书外,大多数面前都摊着课本和作业本,使序言书店的模样仿佛变身某“考前补习班”,柜台里忙碌的男子,又似乎是这群学生的课外补习老师一样。我翻出记事本,问男子可不可以查书?我要找的正是香港电影资料馆售缺的几本。男子遗憾地告诉我,这几本店里都没有,或许我可以去一间书店,叫库布里克的试试。我说刚从那边过来,他们也售缺了。男子于是更加抱歉地耸耸肩,仿佛我买不到书,是他造成的。

就这样攀谈起来,内容自然关于书、关于香港的二楼书店。我问卖这类文史哲方面的书经营是否比较艰难,男子给予肯定的答复。紧接着又补充说,还是可以坚持下去的,总还是有人需要这类书。我问他是不是序言书店的老板?他说,算是其中之一吧。我得寸进尺提要求:“能否在店里拍几张照?”男子爽快答应:“你随便拍,不过我们的店面实在太小,也没什么好拍的。”

拍完照又去柜台表示感谢,谈及青文书店,我说管理员老伯还以为我是过去讨债的。男子答,有些人是去讨债的。这时候,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径直从柜台出来,去对面书架取出一本书递给我:“或许这本书,你会感兴趣。罗志华死后,我们香港文艺界为他出的纪念集。”

果然是我感兴趣的。直到在序言书店买下这本《活在书堆下——我们怀念罗志华》,我觉得,青文书店的祭奠之旅,才划上真正的句号。

后来我又去了这条街上另一家规模较大、专营台版书的乐文书店。虽没有序言书店“暗号对上了”那般的氛围,可就冲密密匝匝排列的书们,一猛子扎进去的冲动便不可遏制。意外欣喜来自店员对书的熟悉:柜台里的小伙子不象序言书店那位一般有浓浓的书卷气,把他换去卖鱼丸、卖电影票,或是在街头派发传单,都一样——也就是说,从外表你掂量不出他与书牵连的深浅,他就是个生意人,至于这生意的内容,倒没什么要紧,只要能赚钱,打怎样一份工,都一样。可奇迹发生了,当我报出我想找的书名,小伙沉吟片刻,让我等一等,立马跑去房间另一头的书架翻检。我跟过去,正碰上他递过来一本书,抱歉地告诉我,其余两本没有了,只剩下这本。我一看,是《胡金铨的艺术世界》。

刚发生的这一幕真是活生生“人不可貌相”的示范课。我主观认定他与书没什么牵连,书店对他的意义仅是一门生意而已。可他对书了如指掌的程度大大出乎我的意外!乐文书店的店面几乎比序言书店大一倍,书又摆放得密实,这里面少说也有上万种书。而我敢肯定,自己要找的几本,绝不是喜闻乐见的畅销书,他竟毫不迟疑快速找给了我,对店内书籍的熟悉程度可见一斑。没准他是位真正的书痴,谁又告诉过我青文书店的罗志华就长得很“书卷”?从照片看,他也很“小贩”。要是青文书店不倒闭,罗先生还在世,我是否也会“狗眼看人低”,被表面的“市井”蒙蔽,而失去洞悉更深更珍贵品质的机会?

夜幕中我重回熙熙攘攘的街面,“二楼书店”的招牌重又需要抬头仰望,可满大街的行人,有几位愿意仰起头来?这时我想到序言书店,想到书店里那些摊开课本写作业的男孩女孩。不管他们到书店干什么,重要的是,他们选择了一家书店,而不是混迹街头闲逛、去游戏厅打电玩、在喧嚣都市的灯红酒绿中挥洒自己的青春和零用钱。

罗志华们苦苦维持的薪火可以相传,新的一代理想与务实并进,“序言”可以看作是另一个开端。书,只要摆放得当,便能围成一方静谧的避风港;而不是坍塌下来,成为不合时宜孤独的殉葬。

【附】序言书店地址:旺角西洋菜南街68号7字楼


在旺角附近的西洋菜街,你能看见香港独特的“二楼书店”风景。


我要找的序言书店,已被昂贵的租金挤到一栋大厦的七楼,应该称作“七楼书店”才对。


出了电梯看见昏暗光线下的关门闭户,心里咯噔一下,以为自己又来迟一步。上前仔细“勘察”,才发觉书店的营业时间是下午两点到子夜十二点,我来早了。


看看这些锈蚀的信箱,就知道这栋大厦有多老旧。


第一次吃了闭门羹,换一天特地黄昏时分摸上去。


老旧的电梯壁上,不知谁画了一个“镰刀加斧头”。


温暖的灯光果然让人心安地亮着,书店,终于“芝麻开门”:)


书店袖珍,但正合我意。


难得的是,本来就小的书店,还专门辟出靠窗一溜,安放了舒适的沙发、宽敞的木桌,这时候坐满了学生模样的男孩女孩。


我提出给是老板之一的男子照张像,他问:“怎么照?”我说,您忙您的就行了:)


这些光顾书店的年青人,是香港书脉相传的希望。


这类书籍,放到哪儿销量都不会大吧。


一直想买的《夏宇/腹语术》在这里找到了,先是惊喜,继而掂量价格,权衡半天,还是放回了书架:(


陈丹青、北岛、张大春,几位真是红遍中、港、台三地的书架呀:)


只要看看书籍队伍的“阵容”,店主选书的眼光、对书的熟悉及喜爱程度,乃至个性主张,都一目了然。


这便是序言书店的全部了。


直到在序言书店买下这本《活在书堆下——我们怀念罗志华》,我觉得,青文书店的祭奠之旅,才划上真正的句号。


之后我又去了乐文书店,好在它还在三楼。


门脸也是小小的。


店面比序言书店大了一倍。我在这里上了一堂“人不可貌相”示范课。


还买到这本《胡金铨的艺术世界》。


皮娜·鲍什和杜拉斯,与斑驳的墙面竟意外相配。


后来我还去了尖沙咀美丽华商务印书馆总店,我要找的几本书仍旧未果。别看外表是光鲜现代的大书店,跟店员说书名,他们完全不得要领,要我一个字一个字重复,才能键入电脑查询。我喜欢个性化小书店的道理正在于此:无论老板还是店员(更多的时候是老板兼店员),对店内书籍都如数家珍,对书业状况也了如指掌。你能感觉到书与人之间真切愉快的交流,而不是商业流通一个冷冰冰的环节。



#日志日期:2011-1-17 星期一(Monday) 晴 复制链接 举报
博客推荐【关注苍井空 何尝不是人性的体现】



评论人:竹叶青bob 评论日期:2011-1-17 22:29
  这么短短的几天逛了那么多店,果然是暴走香港啊......

评论人:淡如菊影 评论日期:2011-1-18 12:14
  很过瘾地跟着望月逛了HK书店。哪天我去就照着这个索引走一遍。
  《夏宇/腹语术》也是我一直想要的。
  话说在HK不怕买不到想要的书,就怕口袋银子不够,我担心自己会破产的,当年一本《小团圆》也要78HK币滴。

评论人:望月者 评论日期:2011-1-18 12:26
  青青:那几天我的确是争分夺秒,每天累得贼死:)
  菊影:说来惭愧,《夏宇/腹语术》我是掂量了一下里面的字数才选择放弃的,真是庸俗得紧。难怪诗人生存艰难,本来人家就是语言的炼金术,一个字抵我们这些话痨一万个字,我却还是因为字数少,而无法接受这个价格。自我批评一回:)

评论人:面包在狂笑 评论日期:2011-1-18 13:39
  望月啊,你应该买的。能有多贵?能贵过一件皮衣或者一平米的房子么?
  物价太高,我们唯一买得起的,就只有书了。

评论人:沈肜 评论日期:2011-1-18 13:44
  你又走了你又走了!!!!
  港台版的书都好精致,也能找到很多内地没有的,但是,但是,太贵了。

评论人:淡如菊影 评论日期:2011-1-19 10:19
  望月,我要遇上就毫不犹豫买了,夏宇的诗作,实在难买,从网上找的我拿笔抄在本子上。面包说的在理,这年头买得起的,就是书了。这本书在TB港版加运费下来是快70大洋。

评论人:竹叶青bob 评论日期:2011-1-19 15:16
  哈哈~ 望月,看来大家都注意你没买那本诗集啊,昨晚我也提出同样的疑问。没关系啦,明年再游港澳时再去买了啊,有遗憾才有动力。

评论人:望月者 评论日期:2011-1-20 1:14
  面包在狂笑:看来我那一秒钟的斤斤计较都要引起“公愤”了:)问题物价上涨如此之快,我觉得连书,都快买不起了。
  
  熹微:还不是那“读读写写走走六字真言”闹的,我不在读就在写,要么就在四处晃悠——全是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很辛苦的体力活!握手握手,港台书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美”:)
  
  菊影:看来我真得深刻检讨了。人的念头很奇怪,会在一瞬间突然“一根筋”起来。其实算下来,再贵,也不过在香港吃两三碗面条的价钱,但当时我咋就一根筋地跟字数和价格较上劲了呢:)
  
  青青:事情的发展出乎我的意外,本来我觉得大家会更唏嘘一个书店及书店老板的消逝过程的,谁知被我的“吝啬”抢了镜!只好解释为,还有“下回分解”了:)

评论人:风转咖啡小刚 评论日期:2011-1-20 11:34
  望月, 你现在在香港吗? 留到甚么时候?

评论人:望月者 评论日期:2011-1-20 11:58
  阿刚,原来你也有天涯ID!我早就离开香港了,知道你正在各处旅行,否则一定拖你来当我的“香港书店之旅”导游:)

评论人:风转咖啡小刚 评论日期:2011-1-20 12:31
  哈, 那希望下次你来香港时, 能带你四处玩啦!

评论人:海军上校 评论日期:2011-1-20 13:37
  序言书品种少了些,且有一部分品相不佳,原版图书倒是特色。乐文品种多折扣也大(折上还送券),不过更喜欢铜锣湾那一家的感觉,也是面积更小的原因?

评论人:风转咖啡小刚 评论日期:2011-1-20 16:36
  以前灣仔有一家叫「青文書屋」, 可惜老闆去世了, 而且是死於書堆中。這家是我最懷念的二樓書店。
  
  否則應該會給各位更大的驚喜!

评论人:望月者 评论日期:2011-1-20 16:57
  阿刚,原来你也是青文的老顾客(其实早该想到啦!)这也是我的遗憾:哪怕去到香港,再也找不到青文书店。所以明知什么也没有了,还是去了趟青文书店旧址。在序言书店买到一本《活在书堆下——我们怀念罗志华》也是此行最大的收获。
  
  正好昨晚我花了几小时把书中许多段落都打出来,在此作为迟到的纪念: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32132&PostID=30557486&idWriter=0&Key=0
  

评论人:mymars 评论日期:2011-1-20 17:28
  mark

评论人:wqzjlx1988 评论日期:2011-1-20 21:10
  没钱买书 活到这个份上 悲催

评论人:曾经思念 评论日期:2011-1-20 21:16
  围观

© 天涯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