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obostory.wordpress.com List

Tuesday, September 1, 2009

西西 好想彈鋼琴 李綺年

「莊 子總是教我們用不同的角度看物事,相反的角度,逆向的角度,不要偏執成見。試想想,生長一季的夏蟲,如何明白冰雪是什麼。這是夏蟲沒有辦法的事,但牠至少 要知道自己的局限,其他角度的可能,不要死抱夏蟲之見去判斷另一個季節的物事。二千多年來,我們人類社會,仍然犯着夏蟲的毛病……。

有時,莊子連自己也成為故事的主人翁,最著名的是他一次做夢,夢見蝴蝶,……

我縫的莊子在睡覺時夢見蝴蝶了吧。」

《縫熊志》,頁30-31

西 西最近出了一本童趣而富知識的書,裏面很多照片,都是她親手縫製的小熊,有些穿戴上中國不同朝代的服飾,扮演着歷代名人的角色;有些是西洋人物,如美女與 野獸、阿拉伯的勞倫斯與中東女子、凱撒大帝與埃及女王等等,加上西西的文字書寫,補白服飾熊、化妝舞會熊的故事,令成人小孩,都會看得舒服開心。

筆者走訪了一趟西西。由何福仁先生領引下,和攝影記者走進土瓜灣一幢舊樓,心情忐忑地來到西西住處的門口。

事 前有喜愛西西作品的年輕同事得悉筆者將去訪問西西,露出驚訝的表情,說西西一直很低調,甚少接受訪問,你為什麼可以約到她?我說是朋友介紹的。不過,也真 巧合,在毫無預兆會訪問西西前兩周左右,剛好有位同事要寫一篇講膠袋稅的文章,我立刻推薦他看收錄在《西西卷》內的一個短篇小說《宇宙奇趣補遺》,裏面寫 當年因宣傳清潔運動而製造的垃圾蟲,由垃圾蟲寫到垃圾現象,有以下一大段描寫:

關懷現實視野廣闊

「肥土鎮的垃圾,每天有五百五十公噸運到垃圾堆填區去。這批垃圾,為什麼沒送到垃圾焚化爐去呢?絕不是焚化爐少,也不是來不及焚化,而是這些垃圾,燒不掉,焚不化。垃圾中頑固強勁的物質,絕大多數是塑膠。

肥土鎮的市民還不警醒。人們多逍遙呀。市場上那些買魚買肉的家庭主婦,一個個手挽粉紅色塑料背心袋;從超級市場出來的男女老幼,全都拿個花花綠綠的塑料袋。醫務所的藥丸,放在膠料小袋子裏;小學生的課本,用塑料膜包好;摩登的女子,穿起塑料的涼鞋。

塑料已泛濫成災。成噸成噸的塑料垃圾無法焚毀,只能送往堆填區,埋在地下。即使埋在地下它們也不易溶解,難以腐爛,長年累月,它們不斷吞嚙大地的厚土。終於有一天,人類發現他們生存的地球變成一層密封的屍衣。」

寫 濫用膠袋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和影響真是清楚不過了。而這篇小說寫在二十一年前,這二十一年,我們給堆填區又添送了多少膠袋呢?!西西的先知聲音,在本城的回 響如此寂寥,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她太低調的緣故。這些年來,一般市民使用膠袋依舊逍遙,我們的管治者更似無知無覺,只是近年地球暖化明顯了,在環團的聲音日 響之下,才多了點宣傳愛護環境的訊息和終於訂立膠袋稅。環顧周邊國家,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環保教育早已大步走前。

西西不只關心環境。不久前上演的那套日本電影《禮儀師之奏鳴曲》,又令我想起《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寫一個替死者化妝的女子的故事,是她二十七年前的一個短篇小說。這篇小說曾在台灣獲獎,香港的文學圈外,甚少人聽聞。

閱 讀西西的作品,我們會感受到何福仁於多年前對西西小說的評價「關懷現實,視野廣闊」,若然讀者接收到她的訊息,對人對事也許少點偏見成見;何福仁接着寫 「她的新詩,愛用童話手法,啟迪遐思,天真中寓有嚴肅」。筆者覺得,由七十年代的《我城》開始,直至去年她在台灣出版的《我的喬治亞》,以及剛在香港推出 的《縫熊志》,都是她一貫風格的延續和發展。新出的這兩本書,童話色彩更濃,更富詩意,立體呈現西西豐富的文化知識之外,同時流露了她對人世那份眷戀和關 懷,念念不忘環保,對不公平的事總要發聲。

家具布置充滿趣味

何先生按門鈴,開門的人頭髮灰白稀疏,穿灰色裇衫,我仍認出那是我1994年在書展購買的《西西卷》內的西西。那本書有她由年幼到五十四歲時的照片。那時候沒想過會訪問她,時間老人終於將我帶到她的面前。

何先生說七十一歲的西西和將近六十歲的妹妹一起住。訪問期間,她的妹妹不在家裏。

我 把布袋裝着的車厘子交給她,她則忙着張羅曲奇餅及紙包飲品,還把車厘子洗了,一起放在枱面招呼我們。攝影記者替她拍照的時候,我也用數碼相機拍那窄小長型 的廳堂,每一次對焦,我都被每個角落的布置吸引。那些實木書櫃造型獨特趣致,明顯不是本城大眾化家具店的產品;櫃上面放了些很異國情調的陶瓷器皿和紀念 品,大概是旅行捎回來或者在地攤買的;櫃裏面有放置書籍,也有擺放她縫製的小熊,另一隻玻璃櫃內則有她收藏其他熊藝家的小熊以及一些奇特的公仔。此外有一 隻很漂亮的花格子門櫃,因為不透明,不知道裏面裝些什麼,櫃頂則有一間微型屋;還有掛牆的土耳其手織地毯、一些枱燈、一些有浮雕花紋的矮櫃;窗玻璃也不單 調,靠頂處鋪了玫瑰花紙的裝飾,使人想起歐洲教堂或古堡的彩色玻璃窗;窗旁放了一間德國式的微型屋,窗前有一盆紫羅蘭和一瓶紅果。這是一個充滿主人趣味和 生活痕迹的房子,有濃厚的家庭氣息,西西的興趣、愛好不言而喻。

訪問前,出版社的朋友叮囑:她只想談縫製毛熊的事。我就由為何書寫《縫熊志》開始問題。

她 說當初是沒有想到為一本書而去縫製小熊的,是因為曾患病(乳癌)做化療後,傷壞了右手的神經,右手手指不聽話,沒知覺不能寫字,看過很多醫生,做了半年物 理治療也不見效,縫製小熊,作用之一是藉此練習右手,有如物理治療,不過,縫完百多隻小熊,右手仍然沒怎麼好,還是要靠左手寫字和幹活。

我問她選擇縫製小熊而不是貓狗,是不是因為跟黃帝屬於有熊部落有關?

縫製小熊是藝術

她 說不是,在外國,製作小熊是藝術品,特別是在德國,造熊已有百年傳統。德國有位玩具熊的創始人瑪格烈特.史泰芙,身患小兒麻痹症,終日坐輪椅,手工卻很 好,起初做個小小的大笨象針插,小朋友很喜歡,於是她做起玩具來,除了大笨象,也造熊,德國人很喜歡熊,黑森林裏有很多熊,幾乎每個小朋友都有熊(玩 具),生日或聖誕節等很多時都送熊做禮物。史泰芙家族造的熊很多人喜歡,後來更賣到美國去。

她說,外國有熊,中國也有熊,但中國人不重視熊,只重視龍鳳;外國人很重視熊,而柏林、波恩等都以熊為名字。

西 西正式跟老師學造熊,跟大廠出的玩具熊有別【見下表】,她製作的是藝術家熊,是有個人特色創意給人觀賞收藏的熊。2005年4月開始學,6月份,老師就叫 她參加國際熊藝比賽,她於是縫製了《水滸傳》的九紋龍史進,後來陸續造了英雄時遷、楊志、燕青、張清等成為一組人物熊,英國評判給了很高分,結果拿了第一 回來。後來為了參加展覽,她又縫製了化妝舞會熊。為了給熊穿上不同時代的衣服,期間她看了不少中國服裝的書。在她的書內,有三十多個熊人物展示了由傳疑時 代的西王母到清代曹雪芹的服飾,每個時代都因階層及性別而衣裝有別,西西只選造她喜歡的人物熊。毛熊穿上中國衣服,成為系列,西西應是始創者。

其實縫製小熊不是簡單的工藝,花眼神花氣力,她說她所認識的熊藝家,人人都手損,指頭全起繭。西西把左手伸給我看,她的手指上果然有突起的皮層。

她說遲些可能也縫製不了小熊,因為造熊很用力,眼力也未必足夠。

縫製小熊之後,又要裁衣服。原來西西以前是喜歡做衣服給自己穿的,「其實都唔係好難㗎啫,睇吓做得好唔好㗎啫。假如唔要求高,咁自己做來着都得嘅。」所以為小熊縫衣就難不到她了。

除了縫製小熊,西西由2006年開始又跟其他老師學習縫製布娃娃,兩年下來,布娃娃一隻又一隻的誕生,她於是把大部分布娃娃放進兩隻紅白藍大袋,拿去轉贈給麥當勞叔叔之家,家裏剩下不到十隻。

她說她不會再縫製布娃娃了,因為由老師設計的布娃娃和街上賣的分別不大,她喜歡有創意的東西。至於小熊,因為不適合小朋友玩,所以沒有送給別人。

講 完造熊,西西領我進入她的房間看喬治亞大屋—那是她去年在台灣出版的《我的喬治亞》一書的微型屋真本。她說那是她花了三年的時間砌成的。當她打開微型屋的 木門,我忍不住嘩然,心想:那麼精緻的多廳房子都砌得出來!她開始慢慢講述砌這座「大宅」的經過,砌完要髹色,裏面的牆紙和一些布置,她花了很多心思。我 後來翻閱《我的喬治亞》,彷彿遊歷了一次歐洲,特別是英國十八世紀的歷史文化風情,包括建築、家具、繪畫,以及一些民情習俗的知識。

很多人渴望擁有豪宅大屋,西西用一隻左手,就完成了夢想。西西有沒有想做而做不了的事呢?有的,其中一樣是彈琴,「我退休好想彈琴,但係我而家得一隻手又無得彈。」聲音有點無奈,有點蒼涼。

文、圖 李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