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obostory.wordpress.com List

Wednesday, May 27, 2015

180 天寫出 180 個網站!美女藝術家用這招逼自己 6 個月速學 Coding

《TO》導讀:原文作者 Jennifer Dewalt 來自美國,本身背景是學藝術的,後來也有創業。該文來自她 2013 年時決定用製作網站的方式來學習 coding 所寫的心得。
我要在 180 天裡通過建立 180 個「網站」來學習寫程序。今天是第 115 天。
4 個多月前,我決定要學學 coding。
請無視我以前沒有寫程式的經驗,在學校也從來沒有上過任何「技術」課程。我決定要在 180 天裡建立 180 個「網站」,一天不落。
今天是第 115 天。
(圖片來源:Twitter
  • 背景
我是學藝術的。吸引我學習藝術的緣由是它可以探索人們如何向外界表達他們自己。我們穿什麼衣服,我們的興趣愛好,還有溝通方式。過去的日子裏我嘗試着用繪畫和雕刻來捕捉這種自我投影。
然而如今是 2013 年,我們不再受制於物理媒介。我們有網絡!網絡很棒,因為它把過去阻礙我們溝通的屏障打破了。溝通的門檻如此低,以至於我們為了溝通和相互交流而被迫建立虛擬身份。
我覺得這種虛擬的交互太不可思議了,但我並不滿足於做旁觀者打打醬油。我想要建立起溝通的通道,使得這些交互成為可能。
  • 學習寫程式最好的途徑是什麼?
冥思苦想了很長時間,我決定就他 * 的直接開始做吧。但是不能只是漫無目的地開始,我下決心堅持一種簡單而又嚴格的結構:
1. 每天建立一個網站,連續 180 天。
2. 每個網站必須要發一貼
3. 我寫的每句 code 必須在GitHub(開源)上公開,這樣大家都能看到。
把自己學習中的錯誤和誤區都公開是很讓人沒面子的。但事實上,如果你想學習寫程式,你就要準備犯很多錯誤。不要認為僅僅因為你的 code 可能看起來有點蠢,就意味着應該停止寫程式。還有你不必成為某類人,你不必成為數學奇才,不必要任何預備知識,因為編譯器並不介意你蠢。你需要的只是敲下鍵盤。
  • 不上速成營(bootcamp),不用參考書
當我決定了要學 coding,第一步就是解決如何着手的問題。有很多選項可供考慮。有無數課程可以學習,有無數速成營可以註冊,但是它們都不是我要的。我認為學習編程很像學習輪滑。你可能需要人幫你扶上溜冰鞋,但是獲得真正的技巧你得自己走兩步。
我認為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解決實際碰到的問題。這就是我決定不去遵照課程和參考書的主要原因。通過遵循自己的路徑,我能夠以最符合邏輯的順序,也就是我恰好遇到問題的時候,處理新鮮概念和問題。當我遇到難題時,我就去 Stack Overflow 上搜索。如果我要邁出一大步,像開始一門新的語言或者平台,我只會找參考書做一下引導,到我能邁過去就可以了。
  • 日復一日
在家工作的主意可不怎麼高明,因此我絕大多數的程式是在 SoMa 的一個相當不錯的共用辦公室中完成的。這裏提供我一個辦公桌,能夠給家裡打電話,除此之外,我還有免費的可樂喝,還有果凍豆吃。硬件方面,我用 13 吋的 Macbook Pro,連接兩個顯示器,因為如果要說有什麼是我鍾愛的,那一定是大螢幕。我桌上還有一個小 Jambox 揚聲器,晚間舞會上會用。
我每星期的開始會寫一篇部落格文,總結一下上個星期的感想。我每天把代碼推送到 GitHub,部署當天的網站,然後發一個每日帖。做完之後,我通常會在讓網站上線前修正無數先前留下的 bug 和錯別字。目前這樣已經做了 114 次了。
  • 從 CSS 到 Javascript 再到 Rails
起初我的網站十分簡陋,一點 html、一點 css 還有數行 javascript。隨着時間的推移,它們變得越來越複雜。我做過遊戲計算器時鐘,還有傻喵星人。現在我十分愜意地使用 CSS,流利地用 javascript 做開發。最近,我開始用 Rails 來建立動態網站,這樣可以讓人相互溝通,還可以創建個人檔案。
用 Rails 編程超有意思,因為它允許我從做遊戲和玩具過渡到構建實際工具上。我不確定下一步接着嘗試什麼技術,或者項目最後我要用什麼平台,反正非常酷就是了。
這個項目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路徑,讓我探尋那些能發揮我想像力的某種觀念。我要在下一步從事的工作似乎很大程度上受我當前正在從事的工作的影響。比我當初猜想的程度還要更甚。項目早期,我想製作一個很簡單的天氣 app,我需要找到怎樣查詢天氣數據的辦法。出乎意料的是我對 API 開始產生興趣了。但是 ajax 不能工作在跨網域上,所以這讓我轉向 JSONP。老實說,我從來沒有想到我會對 JSONP 產生興趣。到後來,因為支持 JSONP 的 API 極度缺乏,我突發靈感,事不宜遲開始工作在 Rails 上。
  • 何不這樣做 … …?
當我告訴人們我正在做的,他們經常是立刻開始挑漏洞。我被問到過很多類似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你不休息一天,然後明天做兩個?」我知道大家是好意,但是這計劃沒有任何漏洞,因為我定下的規則,就是要保證一天不漏。
  • 這個很難
每天做出新的東西很難。新概念的挖掘會枯竭,brainstorming 模式到執行模式的切換不是無縫連接的。但是這個項目裡最難的部分,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我每天都感到一敗塗地。
走出去的每一個網站都是半成品。因為我是個完美主義者,重做或者擴展網站的誘惑力對我來說相當強。前進的路不是一直縫縫補補和東敲西打來完美它。前進的路應該是移步到下一個概念並做出來。
  • 網站
Day 114  Image Palette
Day 113  Window Master
Day 112  Check Sketch
Day 111  Down the Weight
Day 110  Effects
Day 109  ColorWorks
Day 108  Algae Tank
Day 107  Serious Question
Day 106  Wish
Day 105  Infinite Descent
Day 104  Emergency Off
Day 103  Word Clock
Day 102  Drying Paint
Day 101  Globulator
Day 100  Song Machine
Day 99  TOS
Day 98  No One Is Watching
Day 97  Text to Braille
Day 96  PostBored
Day 95  Sparklers
Day 94  Mastermind
Day 93  Swivel
Day 92  Typing Test
Day 91  Pinwheel
Day 90  Skinny Drinks
Day 89  Hourglass
Day 88  Quick Words
Day 87  Countdown Clock
Day 86  Snare
Day 85  Fishy Friend
Day 84  Liquor Likes
Day 83  Hollywood
Day 82  Text Scroller
Day 81  Capture
Day 80  Tiny Notes
Day 79  Present Value Calculator
Day 78  Hangman
Day 77  YourSpace
Day 76  PixShow
Day 75  King of the Comments!
Day 74  Page View Graph
Day 73  Keep It Up
Day 72  Make A Dude
Day 71  One Page
Day 70  Click Counter
Day 69  Leave A Note
Day 68  Metronome
Day 67  World Time
Day 66  Alien Attack
Day 65  Fade
Day 64  Screen Flood
Day 63  Memory Orbs
Day 62  Confused Robot
Day 61  Fix It
Day 60  Fizz Buzz
Day 59  Bubble Wrap
Day 58  Fireworks
Day 57  Bug Blaster
Day 56  Hooray
Day 55  Paratroopers
Day 54  Calculator
Day 53  Circle Invaders
Day 52  Etch A Sketch
Day 51  Memory
Day 50  Color War
Day 49  Weather Now
Day 48  Static
Day 47  PONG
Day 46  Snake
Day 45  Color Perception Test
Day 44  Analog Clock
Day 43  Seeing Spots
Day 42  Magnetic Poetry
Day 41  Light Bulb
Day 40  Popping Bubbles
Day 39  Pixel Painter
Day 38  Type Attack
Day 37  Bouncy Balls
Day 36  Little Dude
Day 35  Buttons!
Day 34  Maneki-neko
Day 33  Random Word Generator
Day 32  Particle Waves
Day 31  Endless Throbbers
Day 30  Silly Kitty
Day 29  Magic 8 Ball
Day 28  The Click Challenge
Day 27  Rain Maker
Day 26  Simon
Day 25  SCRAMBLED !
Day 24  What is Your Email’s Impact?
Day 23  Stopwatch
Day 22  Keep It Straight
Day 21  Teleprompter
Day 20  Smushing Fireflies
Day 19  How Much of an SF Hipster are You?
Day 18  Building Blocks
Day 17  Party Time?
Day 16  Caterpillar
Day 15  Dropping Boxes
Day 14  Tough Love
Day 13  Rock Paper Scissors
Day 12  Dice Roller
Day 11  Color Clock
Day 10  Sushi Jiggler
Day 9  Bouncing Ball
Day 8  More Drop Shadow!
Day 7  Technicolor Boxes
Day 6  Day Tracker
Day 5  Secret Message
Day 4  Paint a Mondrian
Day 3  Get a Random Color Background
Day 2  Make a Deal!
Day 1  Homepage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伯樂在線》;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hackNY,CC Licensed)

Tuesday, May 26, 2015

http://www.buzzfeed.com/harpercollins/16-libraries-you-have-to-see-before-you-die-9npd?sub=2576962_1584874#.ukLmWPGAR

Monday, May 25, 2015

http://www.buzzfeed.com/harpercollins/16-libraries-you-have-to-see-before-you-die-9npd?sub=2576962_1584874#.jxEaKPMNb

Sunday, May 17, 2015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63681/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63681/

Thursday, May 14, 2015

《啄雞冠花》


秋光及物眼猶迷,著葉婆娑擬碧雞。
精彩十分佯欲動,五更只欠一聲啼。
---《啄雞冠花》宋‧趙企
朋友到機場接我,說是先去看她新近買下的房子,因為位處一樓,在台北能有個二十來坪的院子,很是愜意。問她打算在現在光禿禿的這片地上種些什麼?聽她說完之後,忍不住想笑。一般女生都喜歡種些玫瑰、十姊妹的,她說她想種「雞冠花」。
返家後,想起梁實秋說過他與冰心的一個小故事。抗戰時期,梁實秋在重慶北碚定居,這裡就是出了名的「雅舍」,大師的《雅舍小品》便創作於此。話說女作家冰心第一次到訪雅舍,主人不免要為貴客舉辦一場歡宴。宴後梁實秋請冰心在一本冊子上題字,冰心提筆寫下:「一個人應當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個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實秋最像一朵花......」到人家家中作客,不免恭維主人幾句,不料下筆未能自休,揄揚實在有些過份,這時圍在一旁的客人大為不滿,尤其是顧毓珍叫囂的最厲害,他說:「實秋最像一朵花,那我們都不夠朋友了?」冰心說:「少安勿躁,我還沒有寫完。」於是急下轉語,繼續寫道---「雖然是一朵雞冠花,培植尚未成功,實秋仍須努力!」如此幽默,解決了當時尷尬的場面。
舊時老開封人稱雞冠花為洗手花,據聞是中元節前,兒童街頭唱賣,以供祖先。看人栽花,我特別佩服,自己沒有那種天分。希望朋友的院裡早早種植成功,邀我再去賞花,能夠「化作幽人夢,嗁破三湘萬古愁」。
PS‧圖片是齊白石大師畫的雞冠花


玄奘法師取經圖

幾年前的機緣,恭藏過「玄奘法師取經圖」的老拓片,那時甚是歡喜。後來碰上一個在事業如墜五里霧中的友人,我便將此拓贈送予他,未知過去身處山徑蹊間的朋友,如今是否已闢然成路,不再茅塞於心。
俗家姓名陳褘的唐代高僧玄奘,出生於河南省偃師市緱氏鎮陳河村一戶門第高貴之家。曾祖父陳欽曾任東魏上黨太守,祖父陳康是北齊國子博士,父親陳惠在隋初曾任江陵縣令,大業末年玄奘法師的父親辭官隱居,此後居家潛心儒學修養。幼年時期的玄奘聰明絕倫,小小年紀就喜歡閱讀先聖先賢的典籍,不論市集街頭喧天鑼鼓,都不曾因為好奇而前往觀看,如此性格沉穩,顯出了不同於凡人的的高貴人品。
十一歲便熟讀《妙法蓮華經》與《維摩詰經》的玄奘法師,十三歲那年跟隨著二哥陳素在洛陽凈土寺出家。隋煬帝大業末年(西元618年),他開始遊歷各地究通諸部,從所見所聞道禪中研習學理,但卻總是感到多年來在各處所聞不一,於是決心前往印度求法。玄奘法師歷經十七年的時間,將六百五十七部佛經帶回中土。並窮一生翻譯經論,合七十四部(另一說是七十五部),總一千三百三十八卷。
上回有一臉友在留言中提及法師身背小竹簍,那時便有一股衝動想說,其實正確名稱是「藏經簍」,而且絕對不小呀!藏經簍背起來足足高過玄奘法師的頭頂有一尺左右,上覆一頂竹笠,竹笠的前端繫有一盞油燈,油燈直直地懸在法師面前,也就是靠了這盞油燈,他才夜以繼日地走過了110個國家。可惜當時拓片早已送人,無圖為證。
兩年多來,我心心念念著取經圖的影像,不知為何?雖知這樣的機率很小很小,但總覺得有一日能再碰上另一張老拓片。昨夜學長人在一千五百多公里處給我發來了圖片,「學妹!妳想念的是這張老拓片嗎?」「是的!是的!正是這張,無論多少錢都請幫我務必買下!」
問我為何獨獨對玄奘法師有著渴仰之心?正是因為法師十七年裡走過110個國家,身背高過己身一尺的「藏經簍」,僅靠面前那盞油燈燃起心念千千萬萬的堅持。而今年正是我與古籍結下第十七年的緣分之年。
「學道如初心,作佛也有餘,始终總不變,真是大丈夫。」此後種種,初心日日,我也要立志做女中大丈夫。


Saturday, May 9, 2015

Wednesday, May 6, 2015

http://m.cn.nytimes.com/china/20140314/cc14yuyingshi/

Tuesday, May 5, 2015

柴田鍊三郎

56 mins · Edited · 
季節流轉,又是暑月。江戶的繪本上寫道,「炎官當政,火傘高張之月,謂水無月;斯月雨少,草旱,故名之。由是觀之,古人苦熱之吟,亦不少矣,專事避暑之計。然天王祭、山王祭人們之不畏炎熱,實應稱江戶人之威勢也。」---《眠狂四郎無賴控》柴田鍊三郎
四五六年級的男生在青少年時期大概都會看黃色書刊,俗稱「小本的」,這種書我至今仍沒有看過。但是在我國中時期,心目中的黃色書刊,是我爸爸書櫃裡無意間讀到柴田鍊三郎寫的一系列《眠狂四郎》,為此我媽媽還一度把爸爸罵到臭頭。我不知道一般人心目中的黃色書刊到底有多黃,但是當時《眠狂四郎》給我的感覺是「很色」,到底有多色?總之,就是「很色很色...」
《眠狂四郎》是柴田鍊三郎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武俠小說,從昭和三十年五月,在日本《新潮周刊》開始連載。眠狂四郎是荷蘭改宗神父和日本政要千金小姐的混血兒子,懷著不幸的身世,以至於必須帶著滿身的原生罪孽而苟活,他身上帶著「無想正宗」的佩刀,以「圓月殺法」獨步絕招活躍於世間,是江戶時代完全依照自己的喜好與慾望過活的自由武士,受到不幸身世的影響,他對於道德觀念與正邪思想均極為淡薄,如此有著旁若無人的狂放不羈,因欠下了大筆的債款,不得不接下了武部仙十郎委任的密探工作,他斬殺起人來豪不猶豫,擁抱女性卻全無情愛,一生中除了深深愛過的亡妻美保代,任何一切都能用他的「圓月殺法」所斬除。
柴田鍊三郎生於一九一七年,從小就喜愛讀書,聽說他在小學二年級就已經讀完六年級的課本,因為天資聰穎,善於寫文說故事,在師長與同學間非常受到歡迎。這樣的資質讓他考上慶應義塾大學,並且選擇了中國文學系,畢業論文寫的是《魯迅論》。柴田鍊三郎是文學家佐藤春夫的得意門生,佐藤弟子多達三千人,柴田鍊三郎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從慶應大學畢業之後的柴田鍊三郎,不願進入政府機關或者是大型會社折腰五斗,選擇進入了《日本讀書新聞》,擔任《書評》雜誌編輯工作。無料幾年下來,仍舊是庸庸碌碌,只好靠一枝筆,幫色情雜誌寫些低俗的稿子維生。此舉讓恩師佐藤春夫實在看不下,被訓斥一頓的柴田鍊三郎,痛定思痛,於1951年6月在『三田文學』發表《死亡面具》榮獲第25回芥川獎,翌年再以《耶穌的後裔》獲得第26回直木獎。
四年之後,新潮社創刊《週刊新潮》,邀請柴田寫武俠小說,他從中里介山的《大菩薩嶺》主人公機龍之助的名字得到啟發,決心幫自己第一本武俠小說裡的劍俠,取一個讓人過目不忘的好名字,並且還要有別於過去日本武俠小說裡主人翁正義的形象,在百般思索下,他創造了以孤獨之劍反抗命運的「眠狂四郎」,成為日本戰後虛無主義劍客的代表,更讓柴田獲得了「劍豪作家」的美稱。
住在東京高輪的柴田鍊三郎,一生中最為崇拜的作家是魯迅,所以文章中也滿是漢文的調性,有時他還會身穿中國式長袍見客,據說他最喜愛的一句話,正是魯迅所說過的:「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決定在六十歲那年封筆的柴田鍊三郎,隔年居然因心肺性疾病發作不幸身故,死後葬於東京都文京區的傳通館。我曾到他的墓前憑弔,這是由日本知名美術大師横尾忠為他所設計的,如此別於傳統的特殊造型,也算相當符合柴田鍊三郎與他筆下眠狂四郎不羈的形象吧!
Like · Comment · 
  • Wenjen Kuo and 19 others like this.
  • Jensen Pan 日本喜歡用塔婆(原 stupa印度塔)作墓碑,寓人體終究為 地水火風空 壞滅 (約佛法 四大 組成人體/世界)。只看這造型 他們很重視 地(方型) 的穩定 與 玄水(黑 大 圓球),而且分離置放⋯這應該是 往生者生前的某意旨。

徐复观 陳鼓應 方東美 牟宗三 詩经 十三经 內丹 神仙学 安世高 鄭玄 伊川

Monday, May 4, 2015

http://www.anglotopia.net/british-travel/ten-coolest-bookshops-britain/
http://udn.com/news/story/7078/880078
http://www.chibs.edu.tw/ch_html/chbj/16/chbj1610.htm
http://www.hkshp.org/humanities/ph145-05.htm

Sunday, May 3, 2015

【文化論政】方凝:重新界定「香港論述

【文化論政】方凝:重新界定「香港論述」
早前曾出版支持佔領運動書籍的小型出版社上書局稱,自去年十二月始,遭三聯、中華、商務等(簡稱三中商)本地三大書局的中資母公司聯合出版集團大批退書。消息一傳出,全城嘩然。此外,網上媒體「立場新聞」也曾有報導指出,聯合出版集團旗下的「三中商」一直冷待支持雨傘運動的書籍,入貨量較「正常情況」為少。與此相對,近日出版的幾本「反佔中」書籍,卻在三中商被放到當眼的位置。於是,全城剎時間興起了一場「反壓制言論自由」的運動,有市民甚至在商務印書館尖沙咀分店門外示威,捍衛言論自由。
對於三中商是否「刻意」冷待支持雨傘運動的書籍,我們實在無從得知。就筆者所熟識的商務印書館中文大學書店而言,除了短暫缺貨期間,《傘聚》、《每一把傘》等幾本近期熱賣的雨傘運動書籍,一直出現在書店的「豬肉枱」(近期或熱門出版類)上,非常顯眼。原因無他,在商言商,承着雨傘運動的餘勢,三中商自然將能大賣的雨傘書籍放到當眼的位置。事實上,雨傘運動結束近半年,市面已大量湧現多種支持或反對雨傘運動的書籍,可見近期市場上的確對此類書籍有一定之需求。然而,筆者並非要以此為三中商作辯解,以他們一直以來的親中背景,對於雨傘運動的書籍,筆者也不會天真到認為,他們只會在商言商,一切純屬商業考慮。
三中商的企業品牌效應
然而,筆者卻認為三中商是否冷待雨傘書籍,並非問題的關鍵。對於筆者來說,在上書局退書事件當中,更關鍵的是聯合出版集團退書的數量。上書局遭聯合出版集團「大批退書」,固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出版社所出版的書籍的質量與銷售情況,但與此同時,也間接反映了聯合出版集團在「香港專題」類出版市場上所扮演之關鍵角色。事實上,只要隨意步入任何一間三中商書店內,你可以毫不費力找到一個或多個常設的「香港專題」類出版專櫃。在這些常設專櫃之上,你可以找到由左中由不同立場寫成的「香港專題」類書籍,由《香港城邦論》(陳雲著)、 《香港「佔中」揭秘》(潘天朗著)、《佔中三子大起底》(吳思源著)、《傘聚》(區家麟著)到《死撐》(韓連山著),不一而足。
與此同時,聯合出版集團更是時下「香港專題」類書籍的最大出版人之一,事實上集團旗下出版社(包括三聯、中華、商務與萬里出版社)近年銳意以出版「香港專題」類書籍,打造企業品牌,再加上集團旗下連鎖書店的櫃位佈置,以及全港最大的發行網絡「聯合物流」之配合,「聯合出版集團=香港專題類出版」的企業品牌形象,可謂早已深入民心。固然,聯合出版集團所出版的,不乏親中立場的書籍,而香港歷史類書籍仍然是主打,但與此同時,他們也銳意年青化,引入小克、楊學德、John Ho、智海、李香蘭等年青另類漫畫家,出版「土製漫畫」系列,其中更不乏好像江康泉的《Pandaman》那樣社會批判之作。至於提倡另類生活價值與方式的本地作者陳曉蕾,就更是他們長期的供稿者,像《剩食》、《有米》、《死在香港》都是三聯出版社的熱門之作。
企業「佔領」本土
可以這麼說,經過聯合出版集團多年來、持之以恒的企業品牌打造,三中商已成功晉身成為「香港專題」類出版的實體「Google大神」。事實上,現在舉凡任何你想像得出、與香港「本土」相關的問題,你都可以在三中商書品與出版物中,找到相應的「答案」,由《 行政長官產生辦法考:基本法第45條起草過程概覽》(李浩然著)、《香港社會關係與矛盾變化研究》(陳麗君著)到《香港本土旅行八十載》(郭志標著),柴米油盬醬醋茶,可謂一應俱全。以香港人平日繁忙的生活,加上貪方便的「民族性」,總有一間三中商在左右,自然就成為了香港人認識「本土」的重要窗口。
然而,筆者並非主張或暗示聯合出版集團的企業品牌運動,是一場明目張膽的意識形態統戰。事實上,你同樣可以在三中商書店與出版物中,輕易找到與親中意識形態相距甚遠的書籍與作者。筆者只想指出,無論是有意或無意,自九七主權移交以來(尤其二零零三年七一之後),透過出版、銷售與發行,聯合出版集團已成功重新界定「香港專題」類書籍的版圖,並成為「香港論述」的主要持份者之一。曾經何時,筆者看見市面上大量湧現「香港專題」類書籍,曾自我感覺良好的認為,那是近年興起的本土運動之功勞,但現在退一萬步想,三中商近年的企業品牌運動,可能才是這一場「本土」運動的主場。
作者為文化評論人
本欄逢周一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發展,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文章刪減版載於《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2015年4月28日

Saturday, May 2, 2015

http://www.philosophypages.com/lg/e10a.htm

Friday, May 1, 2015

【文化論政】方凝:重新界定「香港論述」


【文化論政】方凝:重新界定「香港論述」
早前曾出版支持佔領運動書籍的小型出版社上書局稱,自去年十二月始,遭三聯、中華、商務等(簡稱三中商)本地三大書局的中資母公司聯合出版集團大批退書。消息一傳出,全城嘩然。此外,網上媒體「立場新聞」也曾有報導指出,聯合出版集團旗下的「三中商」一直冷待支持雨傘運動的書籍,入貨量較「正常情況」為少。與此相對,近日出版的幾本「反佔中」書籍,卻在三中商被放到當眼的位置。於是,全城剎時間興起了一場「反壓制言論自由」的運動,有市民甚至在商務印書館尖沙咀分店門外示威,捍衛言論自由。
對於三中商是否「刻意」冷待支持雨傘運動的書籍,我們實在無從得知。就筆者所熟識的商務印書館中文大學書店而言,除了短暫缺貨期間,《傘聚》、《每一把傘》等幾本近期熱賣的雨傘運動書籍,一直出現在書店的「豬肉枱」(近期或熱門出版類)上,非常顯眼。原因無他,在商言商,承着雨傘運動的餘勢,三中商自然將能大賣的雨傘書籍放到當眼的位置。事實上,雨傘運動結束近半年,市面已大量湧現多種支持或反對雨傘運動的書籍,可見近期市場上的確對此類書籍有一定之需求。然而,筆者並非要以此為三中商作辯解,以他們一直以來的親中背景,對於雨傘運動的書籍,筆者也不會天真到認為,他們只會在商言商,一切純屬商業考慮。
三中商的企業品牌效應
然而,筆者卻認為三中商是否冷待雨傘書籍,並非問題的關鍵。對於筆者來說,在上書局退書事件當中,更關鍵的是聯合出版集團退書的數量。上書局遭聯合出版集團「大批退書」,固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出版社所出版的書籍的質量與銷售情況,但與此同時,也間接反映了聯合出版集團在「香港專題」類出版市場上所扮演之關鍵角色。事實上,只要隨意步入任何一間三中商書店內,你可以毫不費力找到一個或多個常設的「香港專題」類出版專櫃。在這些常設專櫃之上,你可以找到由左中由不同立場寫成的「香港專題」類書籍,由《香港城邦論》(陳雲著)、 《香港「佔中」揭秘》(潘天朗著)、《佔中三子大起底》(吳思源著)、《傘聚》(區家麟著)到《死撐》(韓連山著),不一而足。
與此同時,聯合出版集團更是時下「香港專題」類書籍的最大出版人之一,事實上集團旗下出版社(包括三聯、中華、商務與萬里出版社)近年銳意以出版「香港專題」類書籍,打造企業品牌,再加上集團旗下連鎖書店的櫃位佈置,以及全港最大的發行網絡「聯合物流」之配合,「聯合出版集團=香港專題類出版」的企業品牌形象,可謂早已深入民心。固然,聯合出版集團所出版的,不乏親中立場的書籍,而香港歷史類書籍仍然是主打,但與此同時,他們也銳意年青化,引入小克、楊學德、John Ho、智海、李香蘭等年青另類漫畫家,出版「土製漫畫」系列,其中更不乏好像江康泉的《Pandaman》那樣社會批判之作。至於提倡另類生活價值與方式的本地作者陳曉蕾,就更是他們長期的供稿者,像《剩食》、《有米》、《死在香港》都是三聯出版社的熱門之作。
企業「佔領」本土
可以這麼說,經過聯合出版集團多年來、持之以恒的企業品牌打造,三中商已成功晉身成為「香港專題」類出版的實體「Google大神」。事實上,現在舉凡任何你想像得出、與香港「本土」相關的問題,你都可以在三中商書品與出版物中,找到相應的「答案」,由《 行政長官產生辦法考:基本法第45條起草過程概覽》(李浩然著)、《香港社會關係與矛盾變化研究》(陳麗君著)到《香港本土旅行八十載》(郭志標著),柴米油盬醬醋茶,可謂一應俱全。以香港人平日繁忙的生活,加上貪方便的「民族性」,總有一間三中商在左右,自然就成為了香港人認識「本土」的重要窗口。
然而,筆者並非主張或暗示聯合出版集團的企業品牌運動,是一場明目張膽的意識形態統戰。事實上,你同樣可以在三中商書店與出版物中,輕易找到與親中意識形態相距甚遠的書籍與作者。筆者只想指出,無論是有意或無意,自九七主權移交以來(尤其二零零三年七一之後),透過出版、銷售與發行,聯合出版集團已成功重新界定「香港專題」類書籍的版圖,並成為「香港論述」的主要持份者之一。曾經何時,筆者看見市面上大量湧現「香港專題」類書籍,曾自我感覺良好的認為,那是近年興起的本土運動之功勞,但現在退一萬步想,三中商近年的企業品牌運動,可能才是這一場「本土」運動的主場。
作者為文化評論人
本欄逢周一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發展,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文章刪減版載於《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201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