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obostory.wordpress.com List

Thursday, September 25, 2014

桃花源—— 讀書和Reading之別


2014-09-25
          
富豪馬雲的「讀書無用論」曾經在中國引發激烈爭議,但馬雲的原話是,成功不成功與讀書多少沒關係,潛台詞是書讀得太多,令人局限於書本,喪失創造力。

        許多中國人反駁他,美國的蓋茲、巴菲特不會說這種話,因為他們本人也酷愛讀書。要聽懂馬雲的這句話,需要定義「讀書」,因為中文的「讀書」,跟英文的「閱讀」(Reading)不一樣。

        英文的「閱讀」是中立的,雜而包容,並無明確目的與功能,美國總統個個都有閱讀習慣,無論他們政績如何,閱讀是個人內心喜惡的一種含蓄表達。杜魯門可能是最喜歡讀書的總統,他曾經說「世界上唯一的新鮮事就是你不知道的歷史。」小布殊雖然以牛仔形象深入人心,他也公開告訴大家:放假時他除了狂打網球、騎馬、釣魚、跑步之外,也會讀一些書,他必須討好「外面的文化人」。

        但是中文的「讀書」由科舉時代開始,已經直接與仕途掛鈎,「讀書人」與一般的平民百姓不一樣,他們有一朝翻身的可能:「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賭博心態,令中文「讀書」二字,缺乏休閒怡情成份,反而隱隱包含辛酸血淚的掙扎。關於讀書,中文的鑿壁偷光、懸樑刺股、十年寒窗、書中自有黃金屋、學海無涯苦作舟之流,有一股迂腐的酸苦。

        「讀書人」晉升到士大夫的風險非常大,容易造成讀書人的心理扭曲:讀書不成的讀書人,或許是因妒成恨,譬如洪秀全,以及後來敵視知識份子的毛澤東。中國民族對讀書,以及讀書人的特殊心理,除了科舉制,還有南宋之後的歷史創傷,蒙古人鄙視讀書人的「九儒十丐」,種下仇恨的根基。

        由於讀書與政治經濟地位掛鈎,而中國社會大多數人口都是文盲,讀書人夾在統治者與被統治的黎民之間,往往自覺高人一等,而造成讀書人與底層社會的割裂甚至對立,他們一但仕途失敗,下場通常很悲慘,淪為窮酸秀才:「四體不勤、五榖不分」、「百無一用是書生」、「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只是一班讀書不成,做人不通的「書呆子」、「蠢書蟲」。

        所以中國人讀書,不是為了休閒興趣,而是為了想「成功」——這跟古代只以仕途經濟來界定的讀書一樣。中國人聽不明白馬雲這句話,是因為他們以為書讀得愈多,讀幾個博士,就可以賺大錢,當人上人,而不是出於充滿求知欲而熱愛閱讀。如果可以放下「成功」的執念,只是為了好奇求知去讀書,這樣的書是讀不完的,讀再多也沒有問題。

        陶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